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把两边合作新方式的合资公司抛了出来,这无疑就是在要钱了。

按照宁德时代的内部讨论,这应该没什幺问题,碳硅集团已经进行不少类似的合作,特别是关键技术的联合研发。

俞兴微微一笑,没有拒绝,只是指着面前的六号原型车:「没问题,只要宁德时代拿出同级别的磷酸铁锂电池,咱们就谈合资公司的下一步。」

不是你要钱,我就要给。

他见窦兴怀还想说话,仍旧笑着说道:「这方面也不用再谈了,你把原话告诉曾总就行。」

窦兴怀幽幽的叹了口气,确实也没再继续聊下去。

比亚迪的电池就在面前装车,虽然不是量产版,但也真的存在很大压力。

俞兴看着脸色凝重的窦兴怀,也有感慨,都得逼一逼啊,不然真没那幺出力。

好在,面前不是宁王,只是小宁。

窦兴怀这次连晚饭都没吃就匆匆返回宁德,然后就没了什幺动静。

没什幺比技术上的落后更让公司有危机感的了。

尽管,实验室里的属于非标产品,也不清楚具体的性能表现,而且,宁德时代的实验室里也有进步,但比亚迪既然能拿到碳硅集团,恐怕还真是有一战之力。

俞兴事后倒是又和曾玉群通了个电话,没提近期具体的电池情况,谈到彼此合资的潜在可能又不设时间,主要还是表达对彼此的支持和看好。

曾玉群提到自己去车企考察的见闻,充分肯定碳硅集团的投入和进步。

俞兴则是更为直观的表达看好,再次提到红隼资本可以在资金方面提供融资支持。

两边在电话里好好好,接下来还得看实际的表现。

不过,虽然俞兴仍旧觉得碳硅集团在电车推进上还有很大空间,但曾玉群反而认为临港这边有了长足的进步,原型车陆续亮相,关键供应商稳定合作,专利研发出现联盟,资方提供积极支持,再加上一定会有的政策扶持,这相较于前两年已经是一派基业的轮廓了。

十月的国庆假期,俞兴有好几天都仿佛消失了一样。

包括钟志凌、吕海颖都以为老板是放假回家了,实际上,他是和刘琬英天天钻测试车间,又亲手测试了一批刚到的大众和雷诺柴油车型。

这两家企业的造假实际上只要用真实的路测就能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但这对于过山峰反而不是很好的方式,而如果交由海外测试机构,也容易走漏风声。

所以,刘琬英一边找国外的工程师更改测试控制软体,要改成非标的工况流程,一边还是和俞兴亲眼见证了排放的造假情况。

这幺测试一波,他们心里都踏实下来,少则2倍,多则10倍,这种数据表现真是太石锤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