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俞兴,这次的知名网际网路公司都有出席「华夏梦·网际网路」的主题会议。
俞兴在活动现场见到了老朋友们。
平日里在临港整天面对机器、车间、技术,即便参加碳硅数据的会议和讨论,也还是有种和网际网路行业隔了一层的感受,所以,俞兴见到熟悉的面孔是真心觉得亲切。
与之相对的是,大家也对他如今的造车事业情况表示了好奇。
俞兴不吝分享自己的现状与这一路遭遇的问题,像近期这种威巴克空悬的花絮就让人听的津津有味。
「Pony,好久不见,嗨,炽平,来来来,拍个微视。」
俞兴趁着会议没开始与老朋友们交流,瞧见了Pony和刘炽平也毫无芥蒂,而他们俩同样表现的很温和。
「感谢俞总对我们项目的支持。」刘炽平握手之后笑道,「俞总要是愿意多合作,我们争取把你推成一个大博主,真别说,你之前那些论断企鹅做不好微视的视频最近还火了一些。」
不知是微视故意而为之,还是真就有用户感兴趣,俞兴的微视帐号有些「翻红」。
俞兴没有生气,反而笑容可掬,又瞧见落后两步的邢宏宇,同样打了招呼:「可以啊,就让邢总多给我推,说起来,微视最近怎幺样?微博那边是不是在搞竞争?」
邢宏宇余光注意两位老板,见他们没有反应,略一沉吟后如实说道:「微博在推动明星多录制『秒拍』,效果不错,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日活表现会很好。」
俞兴点了下头,笑道:「那肯定的,明星的号召力在新浪微博与企鹅微博的竞争中就体现了,那种……」
他话说一半,忽然一怔,近日来对于Mus情况的思考出现一个注意点,微博、推特、脸书,它们都是社交类产品,是从高向低打!
简而言之,这类产品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社交核心,新浪微博正是早于企鹅微博而建立了这种领先。
但是,Mus乃至短视频,这是内容类产品。
明星用户,他们确实具备天然的影响力,只是发个问候或者露个脸就能获得许多点赞和转发,而普通用户,他们如果想在内容平台突围就必须创作更受用户群体喜爱的内容。
前者是从高往低的辐射,后者是从低往高的突围。
但是,这种内容的生命力是不一样的,前者露面的问候很快会淹没在网络里,后者制作的内容还可以继续传播和吸引用更多的用户。
MusVid要怎幺打?
只能是利用技术和算法从低往高打。
已在阵中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