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基于这种定位,目前考虑的用户群体恰恰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按照团队具体的划分,其实就是16-24岁的年龄区间用户。

这种脸书用户群体的划分是有它自己的信息披露,本来没在吕海颖等人的考虑范围,是在买量测试的结果不佳之后才返回来思考的。

与之类似的因素还有两款软体的内容风格,脸书上的用户更习惯的是家庭照片、朋友照片、新闻分享等更加日常的内容,而Mus这边的音乐视频更为夸张,如果加上滤镜,就显得更加割裂。

简单说,脸书是日常向,Mus是娱乐化。

俞兴和刘琬英都没有再打断吕海颖的侃侃而谈,完整的听完了她和Mus团队的反思与分析。

从冷启动到买量尝试,Mus团队延续了碳硅数据公司做软体矩阵的经验。

吕海颖这幺说完之后先喝了口水,然后询问师兄:「师兄,你觉得哪种因素更为关键?」

「我觉得现在倒不用急于考虑哪种因素更关键,还是继续推一推,冷启动上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用户规模层级的问题,层级上去,一些问题可能就是消失了。」俞兴平静的说道,「不过,这个次日留存率的30%……」

他指了指白板上的数字。

吕海颖说道:「我们会尽量改善这个留存率,估计需……」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俞兴打断道,「这个数字是差的,这个论述没问题,但表现差的原因我刚才说了,可能是总量的问题,可能是存在拐点的问题,但大家一看到它就觉得差。」

他换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既然大家都觉得差,我们的假想敌脸书,它能不能因为这种数据而忽视我们的发展呢?留存率是实打实的。」

数据是真的,但孤立的数据未必反应全貌。

吕海颖怔了怔,没想到师兄的思路已经转到了与脸书潜在的竞争。

海外巨头远比国内更加垄断,这是她和师兄聊过的事,后面一定会存在类似上限的竞争打压。

她思考一会,斟酌道:「有这样的可能性,数据确实是真的。」

「海外市场不是统一的,本身可以划分不同的国家,用户总量也可以这幺遮一遮。」俞兴稍微把目光放远了一些,「我们现阶段还是要给脸书送钱,并且要让它判定我们送钱的效果不佳,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竞争空间,我觉得Mus需要找到一位幸运的脸书金牌销售。」

吕海颖有些明白师兄的意思,Mus人傻钱多,不会构成威胁。

她的念头跟着转悠了一会,提议道:「我觉得我们这个阶段的动作可以命名为『相信拐点』。」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