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的每时每刻总是会有着更多的信息,车圈里的排放事件随着它注定漫长的流程而渐渐从新闻版面淡去。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俞兴在临港接受了申城领导的视察,详细的介绍「九州」原型车目前的定位和展望,对于已经定下的明年销售表达出相对克制的乐观。
「新能源好啊,这个增程车既立足新能源,又兼顾现阶段的需求,还是很不错的。」随着领导一起过来的临港主任朱泽辉亲自介绍和夸奖碳硅集团。
市里领导有点不置可否,提到一个小问题:「俞总这个碳硅集团的车是用了不短的时间啊,我看那比亚迪当初进军汽车行业用了一两年就推出了。」
「现在新能源的电气化要求比较高,我们在研发和测试的周期上都放了更多时间。」俞兴没流露情绪,只是常规介绍碳硅集团这方面的考虑。
朱泽辉主任等到市里领导往前走,他扭脸对俞兴说道:「你们就正常按照流程来,别说他们不懂了,就是我经常过来,我又能懂多少,这个还是要看你们的市场表现了。」
俞兴笑道:「我们争取明年多卖点,到时候都能长长脸。」
朱泽辉点点头:「都是正道就行,不能搞歪门的东西,就像那个,那个最近冒出来的排放问题,搞来搞去还是纸包不住火的。」
俞兴心中一跳,知道朱主任其实不是特意提到,反而是自己心里敏感。
他跟着走了几步,忽然说道:「那个搞做空的过山峰,还真挺不一般。」
朱泽辉「嗯」了一声,既没有评价,也没表示出喜恶。
这天晚上,俞兴接待完领导,刚想给小英打个电话,最近在忙着融资的余凯就打了进来。
「俞总,基金会这边筹措的资金基本到位了。」余凯的声音比较严肃,「关于选股的问题,咱们是不是再一起参详参详?只考虑一个阿里是不是有点不够谨慎。」
俞兴有点意外:「你们动作还挺快,怎幺又要参详了?你们有好的股票?」
「他们问了几个搞经济学的朋友,给推荐了几个美股的股票。」余凯说道,「我听着感觉也有不错的前景。」
俞兴更意外了:「经济学家?唔,经济学家,我想起来有位经济学家的自嘲,说是他们分成两类,一类是不懂预测的,另一类是不知道自己不懂预测的……DLF基金会既然筹措不到目标资金,这笔钱就交给我运作吧,不会有太多问题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如果买入阿里获利,我觉着也不要一次性都拿出来,深度学习的这个基金会需要多少就用多少,不用的继续放里面,明年如果能继续筹措资金,也可以这样部分部分的运作。」
余凯想了一会,说道:「我最近看新闻,看到股票市场里还有做空的,你上次还说过搞加密货币的,也许,这也能分出来一部分……」
「不,余博士。」俞兴认真,「咱们得走正道。」
先用自有资金撑起正常的运作,如果有了更多的余力,那再考虑歪门邪道。
俞兴笑着说道:「相信阿里,相信我的眼光,相信咱们在一起的运道。」
余凯收回了这些天冒出来的异议,还是决定相信能搞出不小基业的俞总,虽说他要拿着一帮人凑的钱炒股就不太像是走正道,但是……阿里这样的知名电商应该没问题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