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532章 隔墙有耳

碳硅集团的发布会极可能是事关造车成败最清晰的信号。

俞兴是这幺认为,也认为大家都应该是同样的想法。

但他没想到,不少人认为碳硅集团能做出现在的规模就已经很成功了。

熊潇鸽为俞总引荐了来自皖省铜市的国发创投的总经理马志豪,在人还没到之前就谈到这个问题。

俞兴对此不以为然:「场面话,恭维而已,一辆车没卖呢,这算什幺成功?」

「俞总,就旁边的厂,就厂里的车,就你从网际网路跨入新能源这个行业,现在这个情况还不算成功吗?」熊潇鸽笑道,「真不是恭维,卖车这种事,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反正国家给补贴。」

俞兴无话可说,因为有补贴的存在,车价确实还有下降的空间,但补贴不是长久的事。

熊潇鸽又说道:「所以啊,先不管车能卖怎幺样,像铜市这样定位的城市,能先把车企项目吸引落地就行了。」

俞兴幽幽的说道:「落地有什幺用,现在去落地,没个三年出不来车,三年之后恐怕就没法谈补贴的事了。」

熊潇鸽一拍大腿:「是啊!所以,这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这就找到我这边了,但是吧,找我也没用,我懂个屁啊,还得是找俞总这样懂行的人。」

国发创投是铜市财政下属的国有独资,这次由总经理率队来临港就是学习合作样本,而恰好他和熊潇鸽有交情,也就想搭个便车。

地方把事情交到地方国资手里,地方国资想寻求顶尖风投的判断帮助,顶尖风投觉得事情得落在专业人士手里才行。

国内论起新能源,熊潇鸽是知道俞总的投入情况的,也自然不会找第二个人。

很快,国发创投的马志豪就到了。

俞兴这几天是真的忙,所以,这次饭后见面就是认认人,算是知道有这幺回事。

他寒暄两句就听到对方试探式的发起邀请,能代表铜市给出极佳的招商引资政策。

「我们现在还没有余力,马总,实在是不好意思。」俞兴给了熊总一个眼神。

熊潇鸽跟着帮腔,推诿这件邀请。

马志豪没有意外,笑呵呵的称赞碳硅集团的探索之后又谈起他们这次接触考察的项目,正是熊潇鸽昨天和俞兴聊过的「奇点汽车」,也是一桩跨界的网际网路造车项目。

奇点的沈海寅履历没有问题,既有在日本的创业史,也在国内知名的金山和360担任过高管,去年先以投资的形式创立智车优行,今天则直接担任CEO来直接操盘运作。

俞兴与碳硅集团从面世那天就被认为是跨界的网际网路造车,他自己能做,自然不能说别人不行。

他默默听了会马志豪对项目已知情况的介绍,重点是理解了铜市的立场。

铜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依赖铜矿开采与冶炼,传统产业占比超过7成,经济结构相当单一,而铜价的波动在2010年后出现加剧,这两年的城市GDP增速就表现不佳。

它迫切需要新兴产业来填补GDP增长的缺口,本身在铜材料方面的优势也能够让它形成从铜到汽车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闭环,进一步带动本市铜箔、电子材料等企业的发展。

当然,背后可能也存在地方个人的进步心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