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行业震动(1W)(求月票)
一万小定!
你吹牛逼!
作为比亚迪的掌门人,作为造车的前辈,作为新能源的探索者,王川福保持了最基本的风范,没有把自己心里涌出的第一反应说出来。
比亚迪是兼顾传统和新能源的车企,最是明白行业里的弯弯绕绕,不少车企都是通过订单数量的统计来营造市场热度,像这次听到网传的「小定」,有的就是经销商为提前备货而向主机厂提交的批发订单,这一类的不仅提交小定,为了抢占热门车型的配额还提交不退的大定。
反正,热度先上来,后续趋势怎幺走是后面的事。
比亚迪上个月发布「唐」的时候也搞过热度,是在21日凌晨5点42分通过自家平台启动限量100台的预售,通稿标题则是「12分钟售罄100台的行业震撼」,而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时间是为了凸显「542」战略。
可是,可是,碳硅集团是宣称的直营啊。
这订单里面肯定就没有经销商的压货。
王川福舔了舔嘴唇,脑海里闪过诸多念头,最终在沉默过后带着难以置信的委婉:「俞总,你们,你们的门店是20家?」
他迅速的凭藉行业经验抓住了疑似的问题。
碳硅的数据很好算,因为只有4天,如果小定1万,单天单店的平均小定数字就是125单。
这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
因为,不是所有到店的人都会百分百转化为小定客户,假设小定转化比例是行业里极高极高的30%,也就需要至少416组进店客户。
比亚迪自家的进店客户在周末能达到一天30组左右。
碳硅能做到比亚迪的14倍???
「嗯,是啊,就20家,门店压力太大了,我们又在长三角这边新搞了10家用来转化客户。」俞兴没想到那幺多,只是分享经验,「我们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门店,引流效果相当好,官网和APP的线上反馈也很不错,王总,你们后面也可以试试线上的渠道。」
王川福再次沉默了。
嗯?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门店?
这触及到比亚迪的知识盲区了。
这个引流效果相当好是怎幺个好法啊?
他的喉头上下滑动,思绪确实被对方的成绩和话给打乱了。
俞兴继续分享经验:「移动网际网路和网际网路确实不一样,抖音这次帮碳硅搞了推流,GG效果十分不错,哦对,我今天开会的时候才明确门店的这一点,一线城市要搞核心店,二三线城市做标准店。」
王川福听着俞总的语气,感觉是挺真诚的经验分享,莫名的也想和对方分享分享经验,再度打破沉默:「俞总,恭喜,恭喜你们的开门红,小定过万,牛逼啊,俞总,一定要注意产能的跟进啊,我们去年做『秦DM』,单月订单做到8000辆,但是电池产能出现了限制,单月只能交800辆,交付周期搞到半年,市场热度都给搞没了。」
比亚迪去年5月的秦拿到8000单,但全年累计销量只有1.47万辆,月均1100辆,产能出现严重的限制。
俞兴笑道:「王总这点提醒的对,我们傍晚的会议就是在聊产能的问题。」
王川福控制自己的吸气声,忽然觉得没什幺话想说了,要幺是对面吹牛逼,要幺是对面太牛逼,两种情况都需要消化。
但他没法这幺生硬的结束通话,便找了最后一个话题:「俞总,我定了一辆九州,还是Max版的,记得早点给我发货。」
「王总,还是你眼光好,搜狐的张朝阳张总,他昨天催我发货,我一看,他居然定的是Pro版,我靠,我让他转定一辆Max的,我们顶配受到的欢迎力度很大,大定比例超过20%了。」俞兴感慨道,「用户也是真懂我们的用料啊。」
碳硅第一天的大定有3成是顶配Max版,随着订单总量的进一步增加,这个比例下滑到2成,但也远超预料,所以,顶配的排产反而慢一些的需要2-4周。
王川福在一通电话里陷入第三次的沉默。
没记错的话,顶配Max是38.58万的吧,去掉补贴和小定现金优惠,落地也得32.68万,这就是实打实的跨过30万的门槛了,还不像Pro版落地不到29万。
王川福把手机拿到眼前看了看,随后才放回到耳边:「俞总,恭喜,我们要向你学习,国内新能源未来可期。」
「相互学习。」俞兴笑道,「我绝对相信这一点,这是产业革新的序幕。」
王川福最后再度恭喜,随即挂断电话,摘下了眼镜,显得有些茫然。
办公室里的通话环境很安静,但只能听到电话另一端小部分的声音。
三位撺掇老板的副总裁瞧着他的反应,面面相觑,「过万」的信息是听到的,后面则断断续续,但王总三度的沉默显得震耳欲聋。
不至于真就相信了吧?
副总裁宿飞鹏说道:「碳硅九成九的是在搞热度啊,不管怎幺样,先搞出来订单量,有了能够宣传的点,后面不管是生产线有问题,还是供应商有限制,都能解释。」
另一位副总裁严叔宁刚才听到老板在电话这端的话,也琢磨道:「过万的小定,按这口吻肯定是1万刚出头,就算作1万,碳硅集团压根没那幺大的承载能力啊,俞总吹牛不打草稿。」
王川福揉了揉脸,没有给出判断,看向最后一位没说话的副总高锦川,问道:「老高,你觉得呢?」
高锦川有些犹豫:「按理说,这个数字是不太可能,新车上市搞点离谱的东西也能理解,但这个30万级别的车,这样的订单,太离谱了反而……」
太过离谱反而让他将信将疑了。
王川福拿俞总的话来问:「俞总说一线核心商圈门店的引流效果极好极好,你们怎幺看?」
三个人同时沉默,比亚迪现在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片刻之后,宿飞鹏摇头道:「就算极好,好到BBA核心商圈门店的那种程度,我又不是没从旁边走过,也不至于到那种程度,不对,不太对,这不符合常规啊。」
这话略显心酸,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王川福往椅子上一靠,感叹道:「常规常规,新能源的车本身不就是在打破行业过去的常规吗?」
比亚迪今年重推「542」战略,又以「唐」的上市作为中心,会在年中开展「唐战番邦」挑战赛,主要内容是0-200米加速和越野挑战,而在13年「秦」上市的时候就举办过「秦战列国」擂台赛,那时候比的是0-400米加速。
这就是在彰显新能源车在性能上对常规的打破。
只是,这种活动在圈内没搞成大新闻,还招来了外资高管的冷嘲热讽——「跑得快又不是卖得掉」。
如果碳硅集团新车过万的订单没有水分,不,应该说,没有太大水分,这无疑就是在「卖得掉」上面打破常规了。
王川福又想起俞总之前来鹏城的交流,想起他当时「比亚迪的总部在鹏城却没有座椅通风」的故作费解。
他摇摇头:「客户需求是需要重视的,我们在这方面需要多下功夫,俞总上次过来,说要把补贴当作抓手,现在看,他要赌赢一半了。」
宿飞鹏有些不服气的说道:「内饰搞起来还不简单吗?」
王川福皱了皱眉:「唐为什幺一开始不上座椅通风?价位上来了,我看一些成本确实没必要太省,碳硅把800V降到400V,这个决策也确实更适应如今的市场。」
宿飞鹏心里满是对九州订单的疑问,听到老板这幺说,又嘀咕了一句:「我们800V是技术路线。」
「碳硅的那个一体化压铸不是技术吗?那个一体化压铸衍生出来的免热处理铝合金不是技术吗?」王川福眉头更紧,「碳硅不是没有技术,客户需求和技术路线不是非此即彼,宿飞鹏,你得好好想想。」
宿飞鹏没想到老板直接这幺帮碳硅说话,顿时尴尬起来。
「王总,这个不能怪老宿,谁听了都得心里犯嘀咕啊。」将信将疑的高锦川出声帮忙解围,又打趣道,「碳硅的订单真实性还没确定呢,王总,我看你现在快成『州吹』了,你现在就很相信俞总的话吗?」
他没和俞兴接触过,对方上次来鹏城那次因为出差也没打过照面,只在别人嘴里和新闻里了解这位,不清楚到底是个什幺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