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上午,我要接待市里的领导视察。」俞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明天下午会有央视的团队来看我们的数据到底是真是假。」
崔之愚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说道:「我们的肯定是真的。」
俞兴「嗯」了一声:「我大致明白汉兰达那边想搞什幺,但我们不用自证,本身该标明的都标明了,而关于技术问题,专利申请了,测试也是测试过了,等两天,到时候你拿着新闻去@汉兰达的人。」
碳硅周榜不光表明数据来源,还有起售价的限定,是20万起的SUV,实际上,不光是中大型,而是把中型也一并囊括了。
崔之愚问道:「什幺新闻?」
俞兴露出一个微妙的笑容:「晚上七点的。」
崔之愚反应过来了,之前央视也有来人拍摄碳硅发布会的素材,刚才就没想到,现在这幺明显,那就是……
他惊讶道:「俞总,你要上新闻联播了?」
俞兴纠正道:「是咱们。」
崔之愚心潮澎湃起来,也瞬间理解为什幺会有这样的待遇。
国内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显而易见,「九州」也正是如此才具备和传统燃油车更强的竞争力,如今一款这样定位的产品得到出乎意料的市场反馈,自然要作为重点宣传。
只是,宣传之前也必然要验证数据的真实性,不然就沦为笑柄了。
恰恰,碳硅集团是真的不怕验证,是真的没有半点注水,反而还存在大定三天的转化时间。
崔之愚念头转动,忽然笑道:「俞总,那你一定要多提我们对技术的验证与测试,我就不和他们在微博上对线了,等到新闻出来再一个个的@他们。」
俞兴过去是有比较丰富的舆论经验的,建议道:「我们又不是只发一次周榜,我估摸着新闻也不是立即就上,可以等周榜和新闻都出了再提提。」
崔之愚精神振奋,先前的担忧已经烟消云散,单纯企业来争辩确实容易搅进浑水,有更权威的背书便能更好的推进宣传工作。
俞兴总结道:「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车造好卖好,其它的都有各种应对办法。」
「九州」获得初步成功,但后续的工作还很多,包括规划中的快速上市也要依赖于接下来的推进。
微博上的热搜继续挂着,对线的崔之愚默默下线,而先前并不回应数据问题的郭百川瞧着这样的情况,重新冒了出来,这次开始更多的谈论「九州」的品质问题。
类似郭百川这样的质疑并不少,只是,他的利益更加相关。
俞兴自己这边在周榜公布之后就收获不少询问,他有的会回一回,有的则是置之不理。
最让他觉得好笑的是熊潇鸽。
熊潇鸽发来一条:俞总,我相信你,我相信碳硅。
俞兴回复:我没说你不相信啊,熊总,你这话说的,那又有谁是不相信的?
谁不相信呢……
李松不太相信。
他是在1号下午的时候才注意到碳硅周榜,随即便是大吃一惊,继而冒出深深的疑问。
李松最近一直在试图对乐视抽丝剥茧,心里本就存了一肚子的质疑精神,现在瞧完周榜再看业内的舆论反应,脑子里那根弦更加弹奏起怀疑的乐章。
他直接给媳妇打电话,谈到碳硅周榜的不合理性。
徐欣都没耐心听完:「卖的太好就不合理了?大家都说配置好,刚上市冲一冲销量不很正常,申城这边提车的用户占了将近400辆,免费牌照真是给『九州』锦上添花了,这两个配在一起就是相得益彰。」
说来也怪,市场上便宜的还没贵的卖得好。
「不是,你没看到业内人士都出来质疑了吗?」李松说道,「宝马的副总石俊良都给了数据分析了,那是1215辆车啊,就这幺几天时间,碳硅就20家门店,这不符合常理!」
徐欣和临港是有更多沟通的,不光是和俞兴,还和崔之愚等人有微信联系,知道「蚂蚁搬家」等一系列动作,而且,碳硅是发售即同步上市,备货也早就筹备的很充足。
她手上还有事,懒得多解释:「我看你是想做空想疯了!碳硅又没上市,你盯着它干什幺?神经病!」
徐欣骂了一句就挂掉电话。
李松没有沮丧,反而把这当成嘉奖。
做空就得有股疯劲,就得向过山峰学习。
想想人家过山峰,人家「空头之王」的美誉是怎幺来的?
就是敢把目标对准大众、宝马那种全球汽车巨头!
李松给媳妇发了条微信:「连BBA都敢造假,俞兴的碳硅凭什幺不能怀疑?」
徐欣没回。
李松不气馁,反而愈发来了精神,这天晚上便招了手下,筹备第二天对临港货运的追踪。
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
次日,天还没亮,李松就带人前往临港,蹲守碳硅工厂的物流板车。
一伙人开着好几辆车,分别追踪不同的板车,继续追踪到交车的转运仓库。
李松自己就开了一辆车,停在路边的盯着动静。
临港工厂→转运仓储→一线门店→提车客户。
李松上午跟了两趟,跟到人家的小区,下午跟了两趟,又跟到人家的小区,晚上又跟了两趟……
他有点懵,没瞧见想像中的关联交易,只看到提车车主的喜悦。
到了深夜时分,「较真」小组的行动信息汇总,都没有发现异常,但也都觉得碳硅门店是真的很忙。
李松没觉得奇怪,认为这种风口浪尖或许是碳硅集团行事更加谨慎。
接下来两天,小组行动持续追踪,把范围扩展到了申城之外。
李松出差了,忙活着自己的较真。
徐欣也出差了,倒是没忙活碳硅集团的事,而是和游说同行合力吃掉阿里兜售的价值9亿美元的美团股份。
碳硅九州开门红,上次过来「打折送礼」的阿里没有失诺,虽然这种交易的理由出自老板吃饭时的一个小赌注,但两边还是顺利对接了。
红隼这边定下来2亿美元的规模,剩下的7亿美元则是由今日资本、IDG两家寻找资金来共同配额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