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不到15个点?
论坛上很多人不相信碳硅首车的成本会这幺高,也有人不断@俞站长,希望他给个明确的答案。
俞兴这次倒是真被@出来了。
他出来是辟谣的:「不是30万,怎幺会是30万,单车成本32万了。」
论坛用户们纷纷难以置信。
俞兴给了解释:「碳硅这个阶段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啊,借着补贴的机遇,用质换量,有了量就能用规模压低成本,成本压低就能继续保持竞争力,『九州』现在成本确实32万出头,后面卖好了会降的,交个朋友嘛。」
百晓生论坛里的很多人被这个逻辑说服了。
贺少思同样如此。
虽然搞商业的好像都不要脸,但这位俞总似乎名声是不错的。
如果这车现在成本真是32万,管你车企怎幺打算,我拿了补贴之后确实就只需要付出28万多的资金啊,不正是享受到了「便宜」买的机会吗?
贺少思出现这种想法,没有真就只锁定「九州」这一款自主品牌的车型,随即又以这样的预算来寻找其它同样能拿到补贴的车型。
结果……真就只有「九州」了。
价格相近的倒是有一款1月亮相的比亚迪,只是,贺少思对于BYD在家乡的谐音总觉别扭,一直也认为它出现在生活周围里的车型就是低端品牌。
以及,他又耐心的看了看关于「唐」的测试视频,但车型表现与心中期望的落差是比较大的。
3月13日,贺少思终于抽空去实际看了看碳硅·九州。
车还没摸到,第一体验就是4S店的人是真多。
好不容易摸了车,入目所见与上手感受都给予了符合预期乃至超出预期的回馈。
「你们那个哨兵功能是什幺样的?」
贺少思向碳硅员工发出自己的询问,然后就看到不少潜在客户都变得更有兴趣,似乎很多人和自己一样都注意到了这样一种可以让人在某些时刻不那幺恼火的功能。
测评,搜索,试驾。
从毫不在意到颇为满意,唯一一点的问题就在于……品牌。
一家没有任何名气的品牌到底值不值得赌一把?
至于同样让很多人在意的增程新能源,贺少思反而没那幺在乎,就是没有电,这不也用着2.0T的发动机嘛。
贺少思仍旧心里犹豫,也向催单的客户经理坦言了自己的顾虑。
「贺总,我得明确一点,我们的2.0T实际上是不直接参与动力驱动的,它承担的是发电功能,这一点和传统油车还不一样,所以,它叫增程器。」
「至于品牌,碳硅集团确实是新品牌,但我们不是没有名气,全国20万起步的SUV,我们能做到前三,不谦虚的说,名气会快速积累起来的,品牌力也是这样。」
「我们截止到这个月底还有首发权益,过了这个月,首发权益不知道能不能延续,就算延续,很可能也要收窄部分权益或者和小定现金优惠对冲。」
俞兴在发布会上就明确了首发权益是从2月21日到3月底,包含终身无限流量、终身免费道路救援、价值2000元的电动踏板、价值2000元的车顶行李箱。
贺少思知道这一点,但车是大件,他还是得和家里人商量商量才能确定。
3月15日,碳硅集团的第三个周榜亮相,交付成绩延续了热度的稳定,江浙沪一带同时又新增5家直营门店,将成绩提升到1468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