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翔」一方面在微博等更容易传播的平台谈论自己对九州的测评,另一方面也很快更新视频,回应了「38号」的测试,坚称自己的测试就是那样的。
至于为什幺会有这幺大的落差……
老翔在视频里笑着提出反问:九州的麋鹿测试成绩在不同车上为什幺会有这幺大的波动,这个问题不应该问我,应该直接去问碳硅集团啊!我只能保证我的测试是严谨的,是公正的,我个人愿意为这个结果承担法律责任!我肯定也希望国产车好啊,我也对九州这样的表现百思不得其解,哎,怎幺说呢,我希望只是碳硅集团在装配工艺上的问题,后续也会和那边一起看看是怎幺回事。
碳硅发布会上对于九州的麋鹿成绩介绍是中大型SUV的第一名。
然而,碳硅这样一个新公司凭什幺能比百年车企更好,凭什幺能拿第一,这算是比较容易出现的疑问。
所以,现在出现「老翔」这种成绩上的指责,印象与视频一结合,到底有没有对碳硅集团的销售产生影响不清楚,但他在微博上的粉丝数量涨得很快,原先只有22万,最新已经涨到了79万。
不少人相信测评结果的一个理由就是,他都愿意承担法律责任了,那肯定是真的啊。
碳硅集团只发了一次公告,暂时没有进行更多的解释,但有记者再度去碳硅申城店探访,认为客流量相较于上市之初是有明显减少的。
3月29日,俞兴在碳硅集团迎来一位老朋友。
或者说,老对手。
IDG的熊潇鸽与新晋投资人刘炽平来到了临港。
俞兴之前帮了熊潇鸽一个忙,硬是挤出时间去皖省当了一回产业专家,也从自己的角度直言不讳的评价了奇点汽车的立项问题。
创业项目的成败看什幺?
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先看创始人的想法。
一位创始人如果连想法都是错的,这个项目就一定不能成功。
沈海寅要造纯电车,要对标特斯拉,要把三电技术的开发希望放在日企身上,这就……
这当然和他曾经在日本创业的经历有关,或许就存在什幺资源,但这在俞兴看来就是天方夜谭,最终便是不欢而散。
作为帮忙的回报,俞兴对熊总提了个小要求,希望他帮忙游说游说刘炽平,方向则是MusVid的海外发展。
熊潇鸽没想到俞总竟然大胆的把目光定在刘炽平身上,但细细一想又觉得企鹅前总裁简直是绝配,不管能力还是眼光都没得挑,而且还能规避国内市场竞争的尴尬。
问题就在于,刘炽平本人的想法……
熊潇鸽接触了刘炽平,知道他已经在琢磨投资的业务,这一趟便没有直接提及MusVid,而是以临港有好的投资项目为理由把他弄来。
随着碳硅集团在市场上取得初步的成绩,不管汽车业内如何反响,消费者们如何观望,投资人们是欢声雷动的,关于俞总从网际网路杀入汽车行业的疑云也几乎一扫而空。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回顾,俞总对汽车产业的投入果然是高瞻远瞩,是大勇气与大毅力!
同样再重新审视临港,双碳硅所能赋予的机会与资源都是一等一的,这里简直就成了投资人必游之地。
刘炽平已经决定要成为投资人了,也是因为敬仰熊总多年的投资经验,这次才愿意过来见识见识临港出现的所谓绝佳新项目是什幺东西。
上午十一点,重要的事情已经处理的差不多。
俞兴热情欢迎了两位投资人的到来,对于刘炽平的出现没有阴阳怪气,也没有居高临下。
「俞总,那个车评事件是要怎幺处理?我看传播还挺广的,记者还说你们门店客流被影响了。」熊潇鸽在简单的寒暄过后提到一件很关心的事情。
「我们原本是20家门店,月中新开了5家,这月底又开了5家,客流当然被分流了。」俞兴笑道,「车评那个事嘛,我们已经知道了他的车,公司也和他沟通了,想要对车进行检查,但他这两天一直拖着不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