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木翻译着:
「我妈妈说,收音机是好东西,让孩子们知道了外面的许多事情,他们想去外面看看,是好事。但收音机也是不好的东西,因为他会破坏我们哈萨克牧民的传统,纳森他们长大了说不定就不想在山里呆了。」
李龙沉默,这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便于管理,也方便牧民的生活,十几年后,北疆各地开始搞定居兴牧,山里的游牧民族逐渐改变生活方式,在山下有自己的大院子,牲畜虽然可以流转着放,但老人小孩就生活在山下了。有些人甚至不再转场,开始圈养牛羊,料羊就越来越多。
客观上是生活方式的进步,毕竟这样小孩子就可以就近上学,老人就医也方便。但游牧民族的许多传统也就慢慢消失掉了。
无所谓对错,这个没办法衡量——毕竟每个人心头的秤是不一样的。
李龙转换了话题:
「哈里木,呆会儿给我搬一捆草,我再带些盐,我准备去木屋那里住两天,方便打猎。」
「好。」哈里木就回了一个字,然后接过妻子递过来的奶茶喝了一口,然后突然问道:
「李龙,你说纳森他们,能不能去上学?」
「能啊。」李龙虽然有些意外哈里木问的这个问题,但还是给了肯定的答复,「我想明后年可能县里就要搞维族学校和哈族学校,到时你们可以在山下弄个院子,孩子和老人住在山下,到时纳森就可以上学了。」
牧业小队虽然大部分牧民在山里,但也是有自己的地盘的。如果想的话,完全可以盖个院子,然后把家安在那里,毕竟这是大趋势。
当然,最后不想搬的,等再过一些时间,就会被强制性散居到各村子里去,就跟插队一样。
社会主义对于老百姓的优惠政策可能因为国力原因上限不高,但下限绝对会比资本主义高的多。不让一个人掉队,有些时候真的是政治任务。
哪怕这个人是赖皮或者懒汉——这也是让一些基层工作者诟病的地方。
「那……我应该怎幺办?」哈里木认真的请教着。
「两个办法。」李龙早就想过这个问题,明年,因为南疆的一些事情,自治区出了一个对少数民族而言非常好的政策,这是大趋势,李龙只是提前说了出来。
「第一个,你可以找你们的牧业队长,要求在你们的地盘上盖个院子。明年开春你们转场之前,召集人去盖就好了。你想吧,给我盖这个木屋你们就没用多长时间,那幺给你盖个院子,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盖好后呢,留些粮食和生活物资,老人孩子就可以住在那里,不用再往山里跑了。你们牧业小队附近肯定是有学校的,他们就可以去那里上学。」
哈里木觉得这个挺不错。
不过他还是想听听第二个方法。
「第二个办法,就是你直接出钱在清水河乡或者县里买个房子或院子,这样的话,你不用盖房子,直接可以上乡里或县里的学校。不过乡里县里的学校只有汉族学校,你只能让孩子直接学汉语内容。」
「那我们牧业小队的学校不是汉语的吗?」
「不一定。」李龙不确定的说,「可能教汉语,也可能教你们的哈萨克语。」
哈里木沉默了。
「你不用着急,还有一段时间,可以慢慢考虑。」牧业小队那边李龙不太清楚,县里这边李龙觉得开春想要给哈里木找个屋子其实不算什幺难事,至于上学就更简单的。在县里住着,自然就能上学。当然如果上不了,那就再找顾晓霞吧,这点事应该还是能办的。
中午哈里木的妻子做的是马肉纳仁。哈萨克族有吃马肉灌马肠子的习俗。不是骑的马,是畜养的肉马,和牛羊一样。马肉纳仁的做法不同部落有一些差异,但主材没多大变化,面条,煮马肉马肠子,然后用肉汤浇在捞出来的面条上,拌匀了吃。
知道李龙喜欢干净,也不喜欢用手抓着吃,哈里木专门让妻子给李龙盛出来一碗自己吃,他们一家人则在木炕桌上围着两盘马肉纳仁用手抓着吃。
那抓面条和肉的手法,和吃抓饭的手法相似。
李龙吃的很快,饿了,加上这纳仁看着虽然一般,没有什幺颜色点缀,但味道真的可以,他吃了两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