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去特幺的,太累了!」把最后一个客人送走,顾博远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抹了一把脸上的汗,不知道是在自嘲还是抱怨:

「老了老了,年轻的时候挖大渠也没感觉这幺累!」

「今天这活可真没挖大渠那幺累。」李龙半坐在柜台上笑着说,「挖大渠,特别是清底子的时候,那累的话都不想说,叔,你现在还能说话,说明比那时候强……」

他是干过清渠的——那比清渠底轻松的不是一个档次。清渠底是要从深两米到两米五的渠里把淤泥清出来,是个非常难的活——既需要技术,也需要体力。

干的时候每个人分段,打个比方,一上午每个人十米左右——别小看这十米,最开始的干渠两边就是泥土,没有洋灰板(水泥板)护坡,用了一年,坡两边的泥巴被水冲涮下来,渠底子上会积上厚厚一层泥沙。

干渠标准要求至少两米深,两边不允许有草。实际上使用一年后,两米深的渠可能就只有一米五深了。为了让水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保证浇水任务的完成,必须在春播之前,把渠里的淤泥清干净。所以每年开春各生产队所要做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清渠。

清渠要下去挖泥,还要把护坡两边的草清干净——清草是最容易的,最难的就是下去把底下的泥挖出来拍在渠两边。这个活没干过或不知道技巧的人,一天能累死,手脚打泡不说,可能到天黑都干不完。

挖、端、甩,就三个步骤,能让许多人练上好久,才能摸点门道。

会干的人会借力,轻松一些,不会干的就使蛮力,那就累吧。

还是薛刚拉铁车跑校场的例子,会用惯性的,用铁杴铲一杴泥,借势甩上去,稳稳的糊在渠边,看着利害的很。

李龙上一世清渠的时候,技术算是一般,顾博远是高手,所以李龙才会有此一说。

「嘿,挖渠那就是出力气,哪像今天这场面,不光要出力气,还紧张的很——要算错了也是麻烦,而且这场面多大——谁能想到一天来这幺些人?」

「我也没想到。」李龙点点头说,「今天人流量,得是平常的两三倍吧。」

「两三倍?五倍都不止!」顾博远摇了摇头,「我给你说,就今天一天,出去的钱快两万了,这是啥概念?一天两个万元户,没了!」

「那咱们不是赚钱的嘛。」李龙笑笑说,「行了,人都散了,走吧,锁门,先回去吃饭。」

「那得把剩下的钱拿上。」顾博远急忙把帐本和剩下的钱装进李龙专门给他买的黑提包里,转身锁门,然后提着包跟着李龙去坐吉普车。

吉普车里已经装了六七袋子贝母,这是要拉到大院子里的。收购站库房里还有大量的贝母和其他药材、皮子等物资,一时半会儿拉不过去,干脆就不拉了。

「这些人是你引过来的吧?」顾博远现在才有空问,「怎幺搞过来的?」

李龙边开车边把昨天和今天自己做的事情给说了一遍。

「也挺好。」顾博远倒没认为李龙这样做不对,他点点头说,「说实话,那些地方给的收购价实在是低,这样一搞,反倒便宜我们了。你看看这些贝母多干净,根本不用收拾,有些人还筛过了……就这贝母,让那个贾老板加个价都没问题。」

「是啊,我也是头回看到把贝母收拾成这样的。」李龙也是感叹,「我以前感觉自己弄的挺好的了,没想到有人比我还狠。」

「那不还是被生活逼的。」顾博远感慨着,「不然的话,人家能搞成这样?不就是为多卖两个钱嘛。」

这就是卷。

内环境太卷,没能找到外部比较好的环境,就只能继续卷。

那些收购站老板们可能已经联合起来,就想着能用垄断的环境压着卖贝母的人接受,没想到让自己给开了个口子,大放水啊!

「你说明后天还有没有可能再有这幺多人过来卖贝母了?」顾博远抱着黑包坐在副驾驶位置上问李龙。

「我觉得明天还有,后天往后有没有就不知道了,有些人应该还在观望,昨天我去北庭市收购站的时候,发现那边的客流量还是挺大的。

说实话,他们那边一天正常的客流量,是咱们这边三到五倍,也就是说咱们今天这幺多人,也就是比他们正常时间的客流量稍微多一点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