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强和谢运东两个人开着拖拉机过来了。
李家院子里现在停不下那幺多拖拉机,两个人把拖拉机停在院门外熄火,下车往里走的时候还说着话。
陶大强对谢运东说:「运东哥,这回如果不够一拖拉机的话,你就让给我呗。」
「那可不行,不管多少,咱两家一人一半。」谢运东笑着说,「这钱也要一起挣才对嘛。」
有了瓜子压平机的存在,现在压平打瓜子最费事的,只是需要把瓜子泡着,泡软了之后人守着机器就行了,这边倒进去那边机器自动铺平压平倒出来晾干就行了。
当然泡水的时候也要从里面挑拣出瘪籽儿,晒干之后也要扬一扬,把里面的石子给扬掉。
对于经常干农活人来这说真不算啥。一公斤一毛钱,一天弄个一两吨跟玩似的。如果只是李建国从这里收的这些打瓜子还真不够这几家人分的。
也就是梁大成从县里每天不停的往回拉大瓜籽儿,才算是够用。
「你俩过来了?」李建国笑着说,「正好,家里炖了鱼汤,一起吃点。」
「不吃了,不吃了。」谢运东急忙摆手,「把今天收的打瓜子拿走回去晚上泡上,明天早上就可以压了。老李哥,今天收了多少呀?」
「今天收的可不少,有五吨多,够你们两家干的了。」
「还有俺家哩!」匆匆赶过来的贾卫东把马车停在门口,高声喊着,「老李哥,别忘了还有俺家。」
「行行行,都有都有。」
「卫东,这一回打瓜子儿的活干完你家这拖拉机也就能买了吧?」谢运东问,「这回可不少挣吧。」
「那也赶不上你们呀,你们这拖拉机都开了一两年了。」贾卫东摇摇头,谦虚的说,「到时候我要去买拖拉机,你们俩得跟着,给我参谋参谋。」
「没问题,肯定没问题。」陶大强笑着说,「要不要买个大家伙?我看二十八大轮胎还带着驾驶楼,那开得多威风,拉的更多。」
「拉的多有啥用啊?又不能犁地。」贾卫东说,「我看你们买的这个就挺好。」
「现在有马力大的小四轮了。」李建国插了一句说,「我家买的这个十二马力,现在有十五马力的。个头稍微大一点,价钱贵个一千多块钱,但是力气大呀,后面的悬挂架也更方便些。
小龙说,现在出来一种中耕机,小四轮拖拉机后面就能带,明年种地除草的时候,用中耕机一锄就省了好多事情。」
「这倒挺好的呀。」谢运东说,「葵花地苞米地里除草真是太烦人了。有个机子能除草的话,省事的多。」
说笑之间,三家已经开始用磅秤称打瓜子儿,然后往自己家车上放,称的时候他们自动就把重量给记了下来。这记得数量李建国这里有一份,他们自己那里有一份,到时好对帐。
拖拉机装的多,马车装的少,贾卫东拉走一吨多,剩下的让谢运东和陶大强两人分完了。
李龙弄回来五台机子,加上原来的一台一共六台。
李家这里放了一台,除了这三个人外,有一台在梁文玉那里,一台在陆英明家里。
梁文玉那边每天是从收购站拉打瓜子压平晒干弄好之后再拉回去,他自己有拖拉机,干这个活没问题。陆英明就在李家对门,拉打瓜籽更方便,其他三家其实都没他家拉的多。
李龙现在是本钱充足,收打瓜子的时候,再不像当初收贝母那样需要阶梯性的投入。所以收多少之后基本上就是实打实的除去成本剩下的利润,算一算,每收一吨有两千多块钱的纯利。
到九月下旬的时候,来收购站这里卖打瓜子的逐渐少了,原本一天也能收个三五吨七八吨的,现在一天就是几百公斤,偶尔能有过一吨的。
中间董志超和白修民又各来了一次。两个人来的时间间隔有个五天左右,李龙猜测他们之间可能说好了的,互相不见面,但其实都知道对方的存在,来李龙这里买打瓜籽也是错开时间,免得尴尬。
等到九月二十五号左右的时候,四小队那边的打瓜子已经收差不多,李建国那里就轧帐,把帐本送到了李龙那里。
这一回白修名又拉走了三十吨的打瓜籽,董志超这边也不少,拉走了二十吨。
等到过中秋节的时候,董志超最后拉来了一次,拉走了十吨。
剩下零零散散,国庆节前后,李龙又收了五吨的打瓜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