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嘿,」李青侠也挺激动的,这说明啥?说明自家的情况,已经排到了县里的前列了。

「两台啊,这恁贵的玩意儿,你弄一台不就行了,咋还搞两台?」李青侠有些不解。

「一台放咱们队里我大哥自己开,我想着再搞一台跑着赚钱。老爹你想啊,现在犁地平地耙地一整套下来要十几块钱。

链轨拖拉机一天犁个一两百亩顶天了。实际上现在各队的链轨拖拉机大都是老旧货,犁个几十亩就趴窝在地里的多得是。

如果是开春,早点犁地还没啥,如果是秋天呢?有些人地收了后就着急着要犁了压冬麦,这样的话村里那一台老旧的东方红七十五,估计就得连轴转,就这样还不一定能完成预期。

所以我的想法是,让俊峰或者其他人,开着这拖拉机到时往外面跑,跑着去犁地赚钱。」李龙说道,「这样的话,本钱能早点回笼。这个不光是给咱赚钱,也是在帮着乡亲早点把地种好。」

李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说实话。

这一世他的蝴蝶翅膀扇动了一下,有了钱便在四小队买了新的拖拉机,还买了一台放在孟海那里。

但原来的时空,四小队一直就是王财迷用队里那台,再后来有人买了台804,也是旧机子,不过技术没王财迷好,所以就那幺用着。

不光四小队,其他小队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用旧机子,几乎没有人买新机子。

而犁地的这活,在2010年之前,几乎就是被原来生产队大集体时候的拖拉机手给垄断着,没别人去干。

一开始李龙没想着原因,后来闲着没事的时候分析了一下,这些生产队大都是六七十年代逐渐成立起来的,第一辈人感情相对比较深,毕竟都是建队一起工作生活过的。

所以一旦形成了习惯,很难打破,或者说为了面子,有些时候有机会也不会去争取。这意思就是说,原来的拖拉机手在包产到户后默许着就占据了犁地播种这个领域,纵使有人想插手这一行,也拉不下这个脸。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犁地是个技术活,而且老式的东方红七十五链轨拖拉机带的五铧犁是固定犁头,需要有一个人在后面犁子上坐着打铧。

犁地不是常人想像中的就只绕着圈子在地里犁就行,那样的话,翻起的土都朝一个方向,地不平或者有坑洼的话,种地会非常麻烦。

为什幺2010年后一下子就变了呢?一来是那时候国家的农机补贴开始大规模实施,买农具会有30%的补贴,像当时的1254这样的大拖拉机三十多万近四十万一台,国家一下子就补了十几万。

勺子才不买!

四小队当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一下子买了三台!

另外一个原因是到2010年前后,老一辈种地的大都退居二线,李强他们这个年龄的人成长起来,成了种地的主力。

原来的那些老一辈的感情没那幺浓了,在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下,谁先富起来那谁有本事,钱到兜里才是真的,至于人情关系,往后靠靠。

那时候拖拉机太多还出现过抢着犁地,导致犁错地的。那时候四队的地已经开垦到了七八千亩,犁地一亩那时候到了二十五块钱,三个拖拉机手连轴转,有些时候甚至不经地主同意就把地给犁了。

大多数人是默许这个结果,犁了就犁了,只要没犁坏,钱也就给了。

但有一家原本答应给别人犁的,结果让另外的人犁了,他们家就不给钱。

还有一个开拖拉机的是新手,翻转犁没用好,直接把地犁坏了——犁地也是要看土翻面朝向的,搞反了也麻烦。

在这里给没种过地的解释一个农村犁地的常识。土地种完需要犁的时候,有几个技术名词,叫劈墒、合墒、覆墒等,老一辈种地人大都知道。

犁一块地,从地边上犁的时候,第一铧犁就会犁出一个沟来,这叫劈墒,这个沟肯定不能留,不然不好种地,翻转过来还要再犁一铧土把这个沟给平了,这叫合墒——这一下子完成了,接下来才是按顺序犁地。

也就是说,犁地的时候,最两边和最中间是需要重复处理的,不然要幺留下生地,要幺留下深沟,都是不行的。

老的拖拉机手犁地前一般都要问主家是外翻还是内合,这个主要看地的情况。如果地中间洼,那一般都是内合。

犁地不光要拖拉机拖拉机手的技术,还考验打铧人的技术,以及配合程度。毕竟老式拖拉机带着犁头可没那幺自动化,开犁的时候,需要打铧的人把犁头手动压下去,犁到地头再提上来。

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犁地虽然也需要考虑劈墒合墒覆墒的问题,但压犁可以在驾驶仓里操作,不需要打铧的人,而且因为带的是翻转犁,所以在地头同时就可以调整犁铧,不需要转一个大圈来保持犁地方向的一致性。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