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天一过,棉花苗立刻就长了出来。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补苗顺带着间苗。现在的点播机和条播机都不是很精准,基本上一个眼里能放两三个甚至更多的种子。
这种子如果都长成,那就得留下一个最壮的,如果一个不出,那就得补种子。
其实这个时候是干活的人最讨厌的时候。
一亩地有棉花八千到一万,甚至一万以上株。一百亩地就是一百万个眼儿。
因为苗才长出来,间苗和补种就得蹲下来在薄膜边上,一步一步往前崴,有苗间苗,没苗补苗。
四月下旬,玛县的天气和北疆沿天山一带大部分地方的气温一样,早晨起来的时候要穿厚外套,中午在地里的时候得穿衬衣——但又不能穿衬衣,因为有风,有些时候风里还有沙尘。
这时候的太阳也不是那幺晴朗,看着略有点灰蒙蒙,在地里这幺搞一天,肯定是不舒服的。
或者说,在地里崴上一天,累得回去就想躺床上不起来。
也就是从口里叫来了这些青壮,不然这活根本干不过来。
麻烦的是棉花一旦长出来,苗子就极坚韧,不像葵花那样轻松就能拔起来,拔不好的话大概率会拔断。而拔断的棉花苗子并不死,会继续长,长不好还会争夺营养。
就很麻烦。
间苗和补苗的时候李龙来过两趟,给大哥提醒了一下,补的时候不一定都补棉花,可以补绿豆、辣子、南瓜、西瓜或者甜瓜等。
这些东西都比棉花早熟,在采棉花之前就可以收获,当然像西瓜这样的,完全可以留一些在地里,等摘棉花的时候顺便吃一个,挺好。
李建国觉得这建议不错,采纳了。
因为干这个活太辛苦,李龙干脆隔两天给他们拉来一些羊杂羊肉,补一下。每天看着一个个干干净净的出去,灰头土脸的回来。
虽然李家有洗衣机,李龙也给几个晚辈准备的工作服,但每天衣服都洗不过来。
真的很辛苦。
李俊峰私下里给李龙说,老家干农活,哪有这幺辛苦的,一家就那幺亩把地,再怎幺精细劳作,一两天也从头崴到尾了。
但这地,进地后往里一蹲,感觉就看不到头啊。
要说怨言也不是没有。
但当李俊峰随口说出今年的工资会比去年多至少三成以上,那一个有怨言的都没有了。
虽然干的苦,但实实在在的能拿到钱啊。
而且吃的也好,基本上顿顿有肉,吃的还都是细粮。
去南方打工,年底也能赚大把的钱回来,且不说钱有没有这个多,至少在吃的方面,肯定是没在这里好的。
家里的这些亲戚干活方面没得说,加上又有高额工资的诱惑,所以不到一个星期,一百亩的棉花间苗补苗都搞定了。
而每个人都黑了至少一个色度,鼻子里掏出来的灰也都不少。
毕竟一直蹲着和地打交道,难免会吸到不少。
李龙原本是打算给他们准备一些口罩的。这时候的口罩是纱布的,比较厚实,几个小伙子戴着不舒服,觉得太热,就没戴。
所以几天的咳嗽,就是代价。
间苗结束,棉花开始加快生长,田间管理进入一个短暂的空闲期,李龙的注意力开始放在收购站这边。
毕竟贝母开始大量上市,老爹经验不足,李龙得在这里坐镇镇场子。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陈红军悄然过来到了这边的收购站,找到了李龙。
他要买车。(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