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天还没黑,吃过晚饭后,明明昊昊在院子里玩。这时候他们已经不需要人陪着了,两个孩子对院子很熟悉,此刻正和两只小白山羊羔子玩着斗架的游戏。
李龙打开电视,看着新闻联播。
最开始看电视的时候他是最讨厌看新闻的,那时候巴不得新闻赶紧结束,然后去看电视剧。
每天只能追两集,一共就两个台,玛县电视台虽然能收到,但时开时不开的,需要碰运气。
但是重生之后,他却喜欢看新闻了,不光是全国新闻联播,本地新闻他也喜欢看。
不光看,平时听收音机的时候,听到新闻他也不会换台。这时候报纸上的东西不少,但李龙觉得听着比看着要舒服一些。
跟后世不少人喜欢听小说不喜欢看小说一样,主要是不耽误事,可以一边听一边做其他的事情。
顾晓霞则坐在写字台前,拿着一把剪刀,小心翼翼的将李龙带回来的那些报纸中有关李龙的内容剪下来,然后用胶水粘在自制的剪贴本上,最后再用娟秀的字迹写上所属的报纸名称和时间、版面。
「这要是头版就好了,《农民日报》啊!」顾晓霞一边剪一边感叹着,有点惋惜。
「能上都不错了,全国那幺多农民,我算啥?」李龙不以为意的说,「比我做的好的多的是。」
「那可不一定,在我看来,你做的是最好的。兵团机械化够利害吧?都不一定有现在你做的这个。」
顾晓霞一边剪一边说,把所有的都剪完,贴好,备注完成后,拿着毛巾小心翼翼的把多出来的胶水给擦,然后笑着说道:
「嘿,这一个剪贴本快用完了,真没想到啊,这才几年功夫……嘻嘻……」
剪贴本是这时候许多文化人都喜欢做的东西。做起来不难,从商店买几张大纸,自己裁成八开或十六开的小纸,然后装订起来就行。
后世许多人已经不知道大纸是啥了,但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小商店基本上都有。一张大纸其实就是一开的纸,对折就是两开,再对折就是四开,再次对折就是八开、十六开。
十六开纸就是这幺来的,经常搞文字列印工作的人应该清楚,十六开比A4纸略小点儿,这是咱们国家自己的标准。
文学爱好者会把自己写的文章剪贴下来,作为纪念;或者把喜欢的文章剪下来贴上去经常学习。
而有些俭朴的人则喜欢买来大纸裁成小块,比如三十二开的大小,合订起来,当成学生的演算纸,这玩意儿比去门市部买本子要便宜一些。
李强他们班里就有人这幺做。这时候的人不会有那幺强烈的嫌贫爱富的观念,对于买不起本子的人,并不会投以厌恶的目光。
「我明天再买两张大纸,做个剪贴本。等明明昊昊上小学了,到时看能不能攒上两本。」顾晓霞把剪贴本收了起来,美滋滋的说道:「以后这就是咱们家的传家宝了!」
「拿这个当传家宝?」李龙笑了,「别人会不会以为你疯了?咱地窖里随便拿出来东西,都比这个强吧?」
「那不一样的。」顾晓霞摇头说道,「那些东西最多就能换钱,这些东西,钱是换不来的。我没啥本事,咱们家里你是顶梁柱,不光能赚钱,还能拿到这幺多的荣誉,多厉害!
以后咱们老了,让儿孙们知道,你当初是上过国家级报纸,让国家表彰过的人呢。」
顾晓霞说得很认真,这让李龙有点不好意思,然后又有点飘,有点得意。
嘿,能让漂亮的老婆这幺夸着,哪个男人不迷糊?
李龙就傻傻笑了。
明明昊昊从外面进来,看着李龙在那里笑,明明便问道:
「爸,你笑啥啊?」
「高兴啊,高兴了自然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