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在壁炉的火堆旁,将那两根长长的柳树枝条,小心地架在火堆上方,让火焰的热量均匀地烘烤着木材的内部。
当枝条被烤得微微发烫,甚至散发出淡淡的木香时,将其中一根取下,枝条的中间部分踩在脚下,然后抓住两端,用一种稳定而持续的力量,缓缓地向上拉起。
坚硬的柳木,在他的力量下,发出了轻微的「嘎吱」声,如同被拉满的弓,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弧形。
他不敢用力过猛,只是保持着这个弧度,让木材内部的纤维慢慢地适应延展。
然后,又将枝条放回火上,再次加热,然后再次弯曲。
如此反复了四五次后,他看准时机,将枝条的两端交叉,用早已准备好的缆绳,死死地捆绑固定住。
一个完美的前端略窄,后端圆润的「水滴形」雪鞋框架,便成型了。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了另一个完全对称的框架。
他将这两个框架,放在庇护所的角落里,让它们继续定型,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几个小时。
等到冷却的差不多之后,林予安开始了直接缠绕编织。
他先在框架的前后两端,用刀刻出浅浅的凹槽,用来固定经线的起始点。
然后,他拿出那些坚韧的尼龙线,开始拉设纵向的经线。
他将线的一端在框架前端的凹槽里系紧,然后拉直,直接缠绕在框架后端的横梁上,再拉回来,缠绕在前端的另一个位置。
如此反复,很快,雪鞋的框架内,就布满了一排排绷得像琴弦一样,互相平行的经线,
接下来,是编织横向的纬线,这才是整个过程中最考验技巧的部分。
他将另一根长长的尼龙线,从框架的一侧开始,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修补渔网一样,开始在那些经线中来回穿梭。
他采用一种缠绕式编织法,每当纬线穿过一根经线,他都会将纬线在经线上紧紧地缠绕一圈,
形成一个锁死的绳结,然后再继续前进。
他的手指在无数根线条中灵活地穿梭,一个又一个的绳结在他的手中快速成型。
这种编织方法,虽然耗时,但能确保网格中的每一个交叉点都牢牢固定,不会在使用中滑动变形。
他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解释道:「这个网格,必须既坚固,能承受我踩踏的重量,又要留有足够的空隙,让筛下的雪能漏下去,而不是堆积在鞋面上,增加重量。」
一个紧密的网格,慢慢地充满了整个雪鞋框架。
当两个雪鞋的网格都编织完成后,只剩下最后一步,制作能将脚牢牢固定在雪鞋上的绑带。
他再次用上了缆绳,截取了合适的长度,同样采用缠绕和打结的方式,在雪鞋网格的中心区域,制作出了一套可以调节松紧的绑带系统。
下午时分,当他将最后一个绳结打好时,一双完美水滴形的雪鞋,静静地摆放在了他的面前。
他迫不及待地穿上这双新鞋,走出庇护所,踏入了那片松软的深雪之中!
之前每一步都会深陷到小腿的雪地,此刻却仿佛变得坚实了。
雪鞋巨大的表面积,将他的体重均匀地分散开来,他只是稍微下陷了几厘米,就能稳稳地浮在雪面上。
他试着走了几步,然后开始小跑,他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在雪地上飞行的能力,行动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高效!
他站在雪地中央,看着自己身后留下的一串宽大的脚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对着镜头说道:「交通问题,解决了,现在,这片森林的任何一个角落,我都可以去侦查了。」
有了这双雪鞋,他的生存半径被极大地扩展了。
完成了雪鞋的制作并测试成功后,林予安立刻着手处理一个更紧迫的,关乎身体机能的根本问题。
他走进温暖的庇护所,从角落里拿起那个用桦树皮制作的简易小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