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啊,你们该醒醒了!
威尼斯的结果,冷酷地揭示了「弱国无艺术」的深层逻辑,工业羸弱,则表达受限。
没有强大的制片体系、成熟的技术团队、充足的资金保障,再天才的构思也难以完美呈现。
创作者首先需要解决「生存」和「表达可能」的问题,而非空谈艺术高度。
第一,市场狭小,则话语权缺失。
无法培育并掌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市场,就无法支撑起足以挑战好莱坞的产业规模。
没有市场体量,你的「艺术」再独特,也难以进入国际主流视野,更遑论获得尊重。
欧洲三大即使偶尔垂青,也多是猎奇式的「异域风情」,或符合其特定意识形态的「他者」故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
第二,无商业根基,则艺术是无源之水。
健康的电影产业必然建立在良性的商业循环之上。
没有成功的商业类型片不断造血、培养观众、锻链人才、积累资本、反哺技术升级,所谓的「艺术探索」只能是空中楼阁,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难以持续,更无法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力量。
搞艺术救不了中国电影,因为艺术之花,只能盛开在强大的工业土壤之上!
因此。
威尼斯的结果非但没有动摇我的信念,反而更加坚定了《督公》所选择的道路,也证明了韩三平先生的判断。
立足本土市场,回归故事本质,打磨类型品质,用扎实的商业成功,为构建中国电影工业添砖加瓦。
这不是向资本谄媚,而是为未来奠基。
我们学习好莱坞的工业流程、类型经验,不是为了成为第二个好莱坞,而是为了锻造属于中国观众,并能走向世界的叙事能力与产业实力。
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不是乞求欧洲三大的垂怜,而是让欧洲三大有一天,不得不主动向中国电影、中国故事、中国市场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