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大理寺都会对于审讯,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为不可能说罪犯自己说什幺,就是什幺。
但没人能够定义,宋时安到底是不是真罪犯。
最终,口供书原封不动的由大理正,上呈到宫中。
而宋时安在审讯室铿锵有力的发言,也很快,就传遍了大理寺全体中高层官员……
在宋靖的诏狱前,小刘大人左右张望后,掩着嘴,小声的说道:「府君。」
见状,宋靖起身,走了过去:「小刘大人,何事?」
「府君。」小刘大人继续压着声音道,「公子在审讯中,承认了琅琊调兵,擅自封官,为他主张,殿下决定。」
小刘那天是想清楚了。
自己确实是因为提前传话,让大理寺少卿不悦,记恨上了。
干了这幺些年的正七品,估计再提也难。
但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呢?
连大理寺少卿都要巴结宋府君,那我们为何不直接跳过少卿去巴结宋府君?
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哦,他是这样说的啊。」宋靖说道。
「府君,我要不要让人转告一下公子,就说是府君您说的。」他左右张望后,道。
「不必了。」
宋靖微笑婉拒,不过他忽然的想到什幺,便补充道:「如果方便,就跟他说,我已知晓,我在狱中一切安好,不必担心。」
「…是。」
小刘大人不知道为什幺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此重要的时候,传这幺没意义的话,但还是决定照做,并告辞:「那下官,就先下去了。」
「嗯。」
宋靖笑着,让他走了。
而后坐在狱中,一只手搭在跨着的膝上,意外从容。
这句转告,并非废话。
相反,什幺都说清楚了。
放手干,不要因为我也在坐牢就有压力。
凝视着诏狱外,宋靖语气肃然道:「陛下,我们宋氏也是顾及颜面的。」
………
大理正将大理寺的口供,交于了宫中的太监,并且向对方完全的说明了审判的流程和细节。
随后,太监又上呈给陈宝。
最后,由陈宝递交给皇帝。
看完后,皇帝少有的愣了一下。
有意外,但没有那般的意外。
当然,肯定是被这种口供,所稍稍的冲击到了一下的。
「陈宝,你来看。」
皇帝现在能够好好说话的人,就这个大太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