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左兄,一针见血。」
宋时安就是这样想的。
大虞收了境外势力赞助的人有没有呢?
肯定是有的。
燕国要跟齐国结盟的消息,很快就会在盛安城传遍。
甚至可以说,应该已经走漏了不少的风声,毕竟朝廷也没有特意保密。
这个时候,宋时安出使,还带着一车车的东西,民众难免会猜测:难道是要贿燕?
这个时候,收了米的虞奸再带一波节奏:我泱泱大虞,小弟要跟别人结盟,不狠狠打他一顿,还要跟他送钱?
抗齐英雄宋时安也堕落了!
他跟这群虫豸在一起,怎幺可能治得好国家!
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
这就是舆论战。
大虞也在对齐国和燕国这样搞。
跟民众的智慧和爱国之情没有关系。
倘若只有虞国会受到舆论之困,齐国那边却上下一心,则说明大虞这边搞渗透的人没有发力,更说明皇帝在这种事情上没舍得花钱,除此之外,什幺都证明不了。
「使君,这一路上,我知道该怎幺做了。」
而这,完全就到了左子良的舒适区了。
我们锦衣卫呀,最擅长的就是悄无声息了。
就说我在房梁上偷听的时候,你发现没有吧?
「好。」规定好后,宋时安便直接下令道,「出使。」
就这样,三拨人,在不同的时候,分批次的从北门离开。
那两万金,也都十分自然的被当成辎重送出了城。
最终,在城郊碰头。
这支车队,总共只有两座马车,更奢华宽敞一些的,是宋时安的主驾。
剩下一座,稍显粗糙和简陋的,就是押送康义的马车。
其余每个人,都是骑兵。
为的就是尽快的抵达燕国。
宋时安从马车里出来,在三狗的搀扶下,下了地后,走到了康义马车的面前。
这时,一名锦衣卫问道:「使君,让他们露面吗?」
「都下来。」宋时安道。
于是,康义一家便下了车。
因为谁都不认识,所以就像是出壳的鸟儿,小心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