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城,白郡的治所。
作为康管区,这里王令能够基本通行。而太守贺季,也是燕地的著名世家。
不过这白郡,相比起其余三郡一府,确实是要差得多。
土地面积比辽南郡多,但人口只有六成不到。产粮的量,更是不到人家的四成。
贫瘠的同时,战略意义也不大。
大虞这边与白郡接壤的县,也穷得一批。
加上地形也不好,所以甚至连一条正儿八经的路都没有修。
入燕出使、贸易,基本上得从秦氏的地盘走。
所以怎幺样,才能够让这个地方富庶起来呢?
得有人搁这里画个圈。
好处则是,贺季这里还算是安定,最大的威胁就是一些山里的流寇。
在郡守府里,贺季正反覆的看着一篇文章。
《国富论》。
此文在现在的燕国比较火,大概就相当于有个外国人写书,民众非常敏锐的捕捉到了其中,他们自以为的《大燕威胁论》论点。
并且都在群策群力,如何去反制虞国的商战。
贺季作为这里的四方封疆大吏之一,自然也要看看敌人想怎幺做。
「这宋时安,真是个奇才……」
贺季再一次的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对这个人,也更加的神往了。
至于其中所谓的商战,他自然有反制的方法。
可为政者,都是成熟的。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大虞和燕国是敌人。
不代表虞臣和燕臣是敌人。
「这秦公啊,为何如此坚决呢?」
贺季非常难以理解。
虞燕通商,肯定要走沧辽关,那他肯定会赚,至少会『富』。
可为什幺却坚定不已的站在了燕齐联盟上呢?
是的,他想让双方在边境陈兵,时刻保持紧张,把国家战略中心全部转移到辽南郡,藉机扼住大燕的军政要务。
可他怎幺能够确定,平衡的状态会一直保持呢?
万一真打仗了,那他输的风险可不小哦。
甚至说,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