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
「味儿大,和嗅盐一样。」
作为全运会亚军,亚洲拳王(同时有多个不同量级,且更替很快),范俊伟现在已经可以称之为「体育明星」了,当然还没有达到统治力的级别,商业化程度也不高。
翟达隐隐感觉陆泽涛今日出现,并非完全凑巧,很可能是从李惠芬那边得到了消息临时来的。
但他不会去问,也并不奇怪。
要说陆泽涛对他投资东阳毫不在意,他是不相信的。
在翟达的设想里,陆泽涛也是回东阳「人和」的第三个关键人物。
而且需求会比较具体。
以前他不确定,也并不在意,不过对东阳了如指掌的沈睿老师很明确的说了:陆家夫妇是东阳的首富。
而且如果从陆思文那位修县志的爷爷再往上算,因为曾经是「文化人」,也称得上东阳一个「小望族」。
不过新时代也不看这个,又不是「钱氏」这种于社稷有功的擎天巨柱,二十一世纪了,望不望的全看有没有钱,有钱就旺旺的。
而陆泽涛恰巧很有钱,至少在东阳这小池塘里是魁首,而且做的生意比较特殊。
之前说过,东阳仅有的两个「高级产业」,就是纺织化工和金属冶炼,而前者就是陆家的占据了大头。
故事还挺有趣。
老帅哥和妻子钱雅蓉高中时认识的,文艺青年捕获了无知少女,陆泽涛家里有文化但没什幺钱,钱雅蓉家里有小点钱但没文化,崇拜文艺青年,属于是插头遇到插座,蹦出了无数火花。
钱雅蓉父亲经营小化工厂,不到五十岁人走了,厂子无法维持,在金陵追求文艺梦的陆泽涛被迫回来,和老婆两个人开始做生意,两人各自都是不差,夫妻联手倒是抢救厂子成功,还越做越大。
当然两个都不是技术型人才,是以做生意的角度在经营,以订单驱动,有需求就接单,单多了就扩产,水多加面,面多加水。
恰逢整个散装北纺织业增长快速,化工厂就改为以「纺织化料」为主,也就是涤纶一类的,再后来横向发展出了一些石油炼化能力,依托港口远销各地。
这就是陆家的发家史,也是无数散装省人「先富之路」的翻版。
起于一些机缘与胆识、赶上了时代发展的东风、主要以实业为主,但缺乏核心技术。
也正是因为厂子就扎在这里,夫妻俩挣到钱了也得栓在东阳,这行业想搬迁,资产和卖了废铁重购差不了太多,且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欢迎化工。
加之陆思文爷爷坚持小孩子不要放到外地养,挡下了钱雅蓉诸如「双语国际学校」、「私立学校」的操作,直到女儿高中才开始谋划留学。
这才有了小鹿在毛纺中学上学的状况若论「认知」,钱雅蓉有些不得劲,不过这不是她的问题,是社会风气总体如此,远有比她更成功、还更天真的。
你以为只有穷人相信澳洲的苍蝇会采蜜,美国的校车比上帝幺?
但若说工作能力,钱雅蓉其实挺强的,公司大部分事情都是她在管理,陆老帅哥把岳父厂子抢救回来后,就不太插手具体事务了,半梦半醒的继续追求文学梦..:
「陆叔叔,你们的工厂会产石油焦幺?」
陆泽涛再不管事儿,这种事儿还是知道的,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有,但量不大,你需要幺?我们一般都是直接销售掉了。」
石油化工是一连串复杂的化学反应,裂解、重整、催化、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