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老朱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练武?留意藩王动向?】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朱允熥那双酷似常氏、却比常氏更加倔强甚至带着一丝狠厉的眼睛,以及那日他呈上铁盒时,虽然极力掩饰,却依旧从骨子里透出的那股恨意。

【皇爷爷,如果有人谋害了你爹,你会怎幺做?】

【你会顾念人伦亲情吗?】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老朱的脑海中不断回响朱允熥那日说的话,只感觉心底拔凉拔凉的。

这孩子,像他娘常氏,骨子里有将门虎女的刚烈,更继承了他父亲朱标的执拗。

若他上位,以其隐忍坚毅的心性,以及对可能存在的『杀父仇人』的刻骨恨意,再加上对藩王叔父们天然的警惕……

老朱几乎能预见,一旦朱允熥掌权,必然会是雷霆万钧、毫不留情的铁血削藩。

甚至可能掀起一场席卷整个朱氏皇族的风暴。

他那些拥兵在外的儿子们,恐怕没几个能有好下场。

想到这里,老朱的心猛地一抽。

他虽然对儿子们猜忌、打压,甚至必要时会下狠手清理,但那终究是他的骨血,是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而非为了某个孙子的私仇。

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儿子们被孙子像清除障碍一样一个个拔除。

「允炆呢?」

老朱换了个问题,声音依旧平淡。

云明的回答更加小心:「皇次孙殿下回到东宫后,在吕妃娘娘的劝导下,一直闭门读书,听从翰林学士黄子澄讲学。」

「言行举止……颇为仁孝恭俭,时常手不释卷,与侍从谈论亦多引经据典,颇有……仁君之风。」

【仁孝恭俭……仁君之风……】

老朱在心中咀嚼着这几个词。

允炆像他父亲,甚至比标儿更加温和,更加信奉儒家那套仁德治国的理念。

他优柔,缺乏决断,容易被文臣影响,这是他的缺点。

但反过来看,若他上位,对待他的叔叔们,或许会讲究『亲情之道』,更倾向于用温和的手段,比如推恩、迁封,而非血腥的屠刀。

即便削藩,过程可能拖沓,可能留下后患,但至少……不会像允熥那样,大概率会直接举起屠刀。

一个是,可能带来内部血腥清洗、但或许能打造一个铁板一块强盛帝国的强硬继承者。

另一个是,可能维持表面和睦、但或许会埋下藩镇隐患的仁弱之君。

老朱的手指敲击扶手的节奏微微乱了。

他深知大明的隐患,藩王尾大不掉是事实,削藩势在必行。

他自己也在犹豫,在权衡。

但他希望,这个过程是在他的掌控下,或者至少是在一个相对稳妥、不至于引发巨大动荡的方式下进行。

朱允熥的『铁血』,让他看到了失控的风险和骨肉相残的惨烈。

朱允炆的『仁德』,虽然软弱,却似乎提供了一条更平稳、更符合『儒家理想』的道路。

尽管他内心深处,或许对朱允炆能否真正驾驭这庞大的帝国存有疑虑,对那套文人鼓吹的『仁政』在实际治国中的效果心知肚明,但……

【罢了……】

老朱在心中长长叹了口气,那瞬间的动摇被彻底压下。

他擡起眼,目光似乎穿透了宫殿的穹顶,望向那不可知的未来,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冷酷。

【允熥,不是不好。他若生在乱世,或可为一代雄主。】

【但如今,大明已经开始乱了,不能再继续乱下去了,否则会流更多的血,尤其是朱家的血。】

【允炆的仁弱,或许是缺点,但也可能是……保全宗室的一道屏障。】

【咱相信,在他的仁德之下,总会找到一条……更好的路。至少,比允熥那条必然染血的路,要好。】

「告诉黄子澄,好生教导允炆。」

老朱最终淡淡地吩咐道,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情绪:

「《皇明祖训》、《贞观政要》,都要精读。为君之道,仁德固不可少,但……决断亦不可缺。」

「是,皇爷,奴婢这就去传话。」

云明躬身领命,心中却是一片凛然。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