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电池的功劳也不小,有效缓解了潜在客户的续航焦虑。
不过,受限于电池组高昂的成本,北汽、上汽、江淮、长城等车企,不得不将旗下纯电车型的续航性能统一控制在500公里以下。
说白了,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控制成本,来压低车辆前端售价,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但300到500公里的续航性能,与油车相比,完全彰显不出优势。
因此,新能源汽车在2014年的发展现状,依旧维持在「政策驱动大于市场自发」的阶段。
尽管补贴政策撬动了车企的生产热情,5万辆的销量同比增幅看似亮眼,但对比全国近2400万辆的汽车总销量,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仍然不足0.2%,市场认可度远未打开。
消费者的观望情绪浓厚,除了续航短板,充电便利性仍是核心顾虑。
虽然充电桩数量较去年翻倍至2.6万个,但分布极不均衡,80%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商圈与居民区,二三线城市和县域市场基本处于「充电真空」状态。
特斯拉 Model S LR的续航性能倒是强劲,可价格也让人望而却步。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与其花一百万买辆电车,还不如买奔驰、宝马或奥迪来得实在。
特斯拉的「高价高续航」路线,与国内车企「低价低续航」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却都难以覆盖主流消费市场。
前者卡在「价格门槛」,后者困于「体验短板」,中间的空白区域则成了行业亟待填补的缺口。
有人期待深蓝科技实现量化生产后,能降低电池供货价格;也有人希望财政、科技、工信三大部门能提高对续航800公里以上纯电车的补贴力度。
以当前的电机技术水平来看,要是想实现800公里续航,就得配备价值24万元的电池组。
如此一来,整车售价就要定在40万以上。
而在2014年,40万元的纯电汽车,很难说服客户掏卡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