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师弟,我们可否交流一下道基和擅长法术,这样在战场上也好知已知彼,互相配合。」方和同提议。这是应有之议,卫渊自然同意。
见卫渊点头,方和同就道:「我资质鲁钝,苦修二十余年只是将将铸体,本来道基无望。后来某日读圣人三不朽,心中有感,遂成道基。我的道基是一本书册,里面有三篇文章,一曰立言,二曰立功。」
卫渊眼前就出现一本书册,书册式样相当古老,还是用线装订成册。看到这本书册,卫渊就有些诧异,他已经很久没看过凡纸做的书了。太初宫内全是玉纸,所谓书大部分就是一张纸,以神识翻阅。重要书藉也只是三张玉纸:封面、内容,封底。
一张玉纸可容百万言,品质高的玉纸还能承载一丝道韵,所以太初宫内功法全都是用玉纸书写,写时往往会加入一缕书者的感悟,对研读者领悟书中内容有极大帮助。最高品阶的玉纸甚至能承载真君感悟,只是要用万张普通玉纸才能炼成一张最高阶玉纸,所以整个太初宫内也没有多少,全都用来记载通天道途。
方和同这本书不算厚,但也有一指左右,大约一百多页。虽然这是道基,但道基也是化入人心,说明在方和同心中书就应该是这样的。
「怎幺不用玉纸?」卫渊问。这倒不是卫渊嫌弃凡纸,而是作为道基的话,玉纸和凡纸根本不是一个品阶,能凭空多出许多神异。书能承载大道,不是凡器。方和同这道基若是一册玉纸书,搞不好已经是地阶了。
方和同无奈道:「我们白枫书院小门小户,哪能和仙宗相比。书院里除了几部传承功法用了玉纸,其它都是凡纸。我自入书院,抄书习字都是在凡纸上,看的书也都是凡纸。就算是凡纸,也不能随意使用。所以我凝聚出来道基就是这个样子。」
「原来如此,那这三篇文章都有什幺用处呢?」卫渊不动声色地转移了话题。
方和同果然精神一振,详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