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公载誉而归,纪王也是大为欢喜,然而朝堂上一众大佬都心知肚明,这没什鸟用。
真正关键的是三郡之地,是一亿两赔款,至于通商口岸、商队通行、治外法权,大佬们觉得没什重要的。
甚至太子公主出质,只要找个合适漂亮的名目,咬咬牙也就忍了。 毕竟纪王还在当打之年,子嗣后裔需要的话,还是可以源源不断的。
于是给曹国公加了些封赏之后,纪王又开始寻找新的使者人选。
此议一开,孙朝恩当即出列,朗声道:“兵部尚书德高望重,公忠体国! 由他老人家出马,必定马到功成! “
兵部尚书打了个寒战,狠狠盯了孙朝恩一眼,咬牙道:”大王,老臣近日疾病缠身,就是站着都十分吃力,本想这几日就告老还乡,实在难以承担如此重任,望大王明察! “
纪王关切地问:”爱卿气色不错,莫非真要告老还乡? “
兵部尚书一咬牙,道:”臣确有此意,望大王恩准! “
纪王叹一口气,道:”准了。 “
诸臣都是呆了一呆,没想到纪王连一点客套话都不说。 兵部尚书也是一呆,片刻后才跪拜谢恩,然后回归班列,默然不语。
孙朝恩的目光又在各位大臣身上扫来扫去,扫得众臣心惊胆战。 此时卫国公挺身而出,道:“此等重任,非孙大人莫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