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燃点了点头:「没错,可问题是,只要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生产,只要我们要把技术交付到企业,秘密能保守住吗?
大规模量产、技术保密和技术参与方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没有什幺技术能同时做到这三点。
我们要对华国光伏产业有信心,以华国光伏产业的卷王程度,国外就算知道,他们也追不上。」
光伏最开始肯定是靠补贴,这点毋庸置疑,
在早期,阿美莉卡是光伏行业的主要玩家,技术起源于阿美莉卡,整个90年代阿美莉卡都主导了光伏行业的研发和制造。
华国进入行业的晚,但是靠着补贴、产业的垂直整合和供应链主导,迅速实现反超。
补贴只是其中一方面,欧洲同样有补贴,德意志靠着《可再生能源法》引入上网电价补贴,推动欧洲光伏安装量从2000年的不到1GW升至2010年的约30GW。
阿美莉卡则通过投资税收抵免和加州太阳能倡议等政策,来补贴光伏产业,
补贴只是其中一方面,技术和供应链的全方位整合,长期政府坚定投资光伏,这两点才是更重要的部分。
在座的都算是业内人土,虽说不一定接到过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但对华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都算得上是门清。
他们很清楚,如果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华国的光伏企业是一定能竞争得过欧洲和阿美莉卡的。
当然,这就要牵扯到卷的程度了。
华国的工程师是真的能做到,为了技术突破一直蹲在工厂里超负荷运转,来做工艺的调优、问题的收集反馈、生产端的协助。
在华国,卷是链条性的,整个链条上下游,工人、工程师、研发人员,没有一个是不卷的。
为什幺欧美竞争不过,老是要提你不正当竞争,因为他们的问题反馈回去,慢悠悠可能要半年时间来解决,华国的问题反馈回去,三天解决不掉,工程师就直接来工厂驻场现场调试了。
这中间的效率有着本质的区别。
研究人员也能守在实验室,加班属于是家常便饭。
「教授,燕京那边关于成果验收已经通过了,这位是燕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的主要负责同志,由他亲自和您聊后续的合作细节。」
宋南平带了一位身穿黑色夹克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林燃点头后,将其留在林燃的办公室内。
「林先生,我叫万松,代表燕京方面,当面感谢您的贡献,您不但我们解决了一个大的难题,
给我们当前面临的有钱没有地方使的困境有了一个新的出口。」
宋南平在介绍的时候,说低了方松的级别,
「同时我们金融条线的同事,这段时间可是狠赚了一笔,新的央企成立的启动资金直接从老美的资本市场上把钱给筹够了。」
万松接着说道,「包括在新能源车持续渗透后,有些同志关于电网承载容量的疑虑也打消了。」
这里是指,一直有声音认为,新能源车的持有量增加,会对城市电网造成难以承担的负荷。
这个问题当然能通过对电网改造升级的方式解决,但同样,你本质上仍然提高了对电力的需求,以当前烧煤为主的华国发电方式,依然解决不了空气污染的问题。
而新光伏组件的出现,给了华国方面一个更优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