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68章 历史的幽灵

一份来自华国航天巨人的资料,对方声称这份资料是绝密中的绝密。

俄国人没有理由不信。

没人会在这种事上开玩笑。

他们派了最精锐的「职员」,和华国方面通气后,肉身把资料从申海带回了莫斯科。

很多时候,肉身都是最安全的方式。

拿到资料后,证明了确实不是开玩笑。

但在仔细查看过之后,瓦连京内心的疑惑不但没有平息,反而诞生出了更多的疑惑。

首先资料的形式就很奇怪,是微缩胶卷。

这都什幺年代了,怎幺还有人用微缩胶卷。

在胶卷被放大并还原成纸质文档后,内容更是让他感到困惑不解。

作为从工程师慢慢走上管理岗位的官僚,他有足够深厚的理工科知识功底。

这份资料,简单来说是N1火箭的资料,N1在航天历史上是一个怪物没错,但它是过时的怪物,哪怕是俄国人自己都没有想过要将N1重启。

继承苏俄衣钵的俄国一直保留着制造超级重型火箭的梦想,在这个华国-阿美莉卡月球竞赛的今天,这种梦想更甚。

不过不是重启N1,而是新的,全新的设计思路。

在遥远东方一位名叫伦道夫·林的年轻人用土星五号开启奇迹完成登月后,俄国航天内部确实有声音,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效仿华国同行重启N1,但这样的声音很快就消失了。

因为他们没有把握能做到。

现在伦道夫·林给他们传递N1火箭的资料,让瓦连京心想,达瓦里希林是不是帮我们完成了N1火箭的设计。

不然,我们作为苏俄遗产的继承者,这些资料我们这都有啊。

细看之后,他意识到不对劲,什幺不对劲,资料本身的痕迹可以看出就是苏俄航天局的手笔,没有现代更改的痕迹。

而其中NK-33发动机推力曲线图,更是从推力控制曲线的平滑度和响应时间,表明它解决了所有关于次同步振动的难题。

这也是导致N1火箭最后无疾而终的世纪难题。

时至今日,星舰才算勉强解决如此多发动机共振带来的问题。

这份资料表明,苏俄时期,他们就解决了吗?

瓦连京难以置信。

他迅速召集专家组,需要他们给出更详细的分析。

阿列克谢,俄国航天局的推进系统专家,他紧盯着投影仪上放大的NK-33发动机推力曲线图。

「在工程数据上,这几乎是完美的作弊!它解决了所有关于次同步振动的噩梦。

设计图纸表明它使用了我们当年从未成功的高频压力传感器和数字节流阀。

我敢肯定哪怕一直到1970年,以苏俄的技术,也造不出如此参数的高频压力传感器」

另一位控制系统专家的目光则聚焦在控制系统的架构图上。

「这不是KORD系统!这是分布式数字控制网络,但请看这里,」他指着一个标记为CPU的晶片图示:「它的逻辑门阵列设计,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苏式模块化布局,但也不是阿美莉卡的风格,这是一种全新的风格,很奇怪,像是古典和现代在这刻实现了交织。

请看这里的布线和信号流。

这个架构彻底抛弃了苏俄和阿美莉卡在60年代末广泛使用的同步时钟驱动模式。

它采用了异步逻辑和高度并行的计算单元。

在原理上,它更接近我们今天才开始尝试的事件驱动型架构,这能极大减少延迟和功耗。

然而,它的底层逻辑门本身,却带着一种古典的、极简主义的优雅。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