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当没有了顾琛那般的人才、且还在始终承受着压制的时候,顾氏子弟也只能靠着家族这千年的积累,去应付这一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瞬间——

已是统元七年春。

整个大宋仍旧如初那般节节攀升,并没有因为辽国与西夏之间的战事而受到影响。

顾瑾自是不可能去大张旗鼓。

纵使是西夏再怎幺强,宋国也不可能直接灭了辽国。

这点事,交给杨业便已经足够了。

而顾瑾则是始终在紧紧盯着国内的一切,持续的发展着商业以及农业的种种,这一切都在不断让大宋发生着改变。

开京,太傅府。

书房内。

顾瑾端坐于主位,神色平静,唯有指尖偶尔轻叩扶手的动作,显露出他内心的些许期待。

下方,数位重臣及各部主事官员恭敬肃立。

今日是一众官员汇集各地消息一同汇总的时日,整个书房之中的气氛都无比的热烈。

虽然一个个官员都在绷着脸。

但都难掩出其中的期待。

——其实他们都早已收到了些许风声,得知今年各地的收成确实不错。

大宋一直都在修缮水路。

虽然名义上是以让商路更为发达,但实则此时同样也在兼顾着农业。

至少在明面上,各地爆发水灾的次数正在不断减少。

一个个官员相继而来。

片刻之后,随着官员相继到齐,司农寺卿终是率先走了上来,开口说道:「禀太傅。」

他手捧一份厚厚的文册,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统元六年,天下各州选点试种之玉米,收成均已核算完毕。」

「讲。」顾瑾言简意赅。

「是!」司农寺卿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地汇报起来,「京畿路、河南府等上等田,亩产最高者仍可达五石有余,均产稳定在四石八斗左右!」

「京东路、河北路等地,中上等田亩产多在四石至四石五斗之间!」

「淮南、两浙路等新辟试验田,虽初种经验不足,亩产亦平均在三石五斗以上!」

「即便是荆湖、川蜀部分山田,因地制宜之下,亩产也达到了两石七八斗!」

每报出一个数字,书房内众人的呼吸便不由急促一分。

这些数字,远远超出了传统粟麦的产量。

纵使是无法与当初的试验田相比。

但这也已经足够了,因为它证明了玉米在广泛地域种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好。」顾瑾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但随即问道,「民间反响如何?可有病虫害之忧?」

「回太傅,」另一位负责农事推广的官员上前一步,「获准种植的良家子,无不感念太傅与朝廷恩德。」

「去岁秋收,金玉满仓之景,民间视为神迹。」

「朝廷按约定价格收购,百姓获利颇丰,今岁争相请种者甚众。」

「至于病虫害,虽有零星发生,但司农寺及各路官员已按太傅先前指示,组织老农总结应对之法,刊印于《朝闻录》分发各地,目前尚在可控之内。」

一个个官员相继开口。

包括各地御史。

都在向顾瑾详细诉说着各地的情况。

「太傅,去岁收购之玉米,除预留足量粮种外,其余已陆续充实各地官仓、边塞军储。」

「如今太原、真定、河间等边镇粮草储备,较之三年前已翻倍有余。」

「辽东军屯所产,虽因气候地力所限,亩产仅一石五斗至两石,然亦极大缓解了跨海输粮之压力。」

「杨业将军多次来信,言将士们军粮充足,士气高昂!」

「另,玉米秆叶等物,确如太傅所料,乃上好之饲料与燃料。」

「各地官营畜牧场以此喂养牲口,长势喜人,民间亦有效仿,冬日柴薪之困得以稍解,甚至各地百姓之间已经有了贩卖那玉米心之事。」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