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江京这种宦官自扛不住严厉的拷打。

终于是将那夜皇宫之事全都给说了出来。

阎姬坐视刘祜死于榻上。

封锁整个皇宫,持玺矫诏。

等等细节事无巨细。

当然,也自然包括了阎姬所说出的昔年之事。

但这种事又有谁会在意呢?

而且对于群臣而言,此事未免也过于滑稽了一些。

顾熙是什幺人?

他竟会对区区宦官与王圣那种人动手。

那就注定其中定有隐情。

加之昔年刘祜对邓绥的态度转变。

其中缘由又何须再猜?

此事一出,甚至更是让群臣对刘祜这个皇帝失望了。

刘祜这一系列的行为简直是将他的愚蠢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种情况下。

群臣竟然给刘祜定下了一个完全出乎了顾熙预料的谥号。

——景平。

景意大汉天下平稳,隐意可为「虚景」,直指如此盛世与刘祜无关;

平则直指刘祜昏庸无能,晚年造成大错。

其实这个谥号看似是极为合理的,而且只看明意的话,也远远算不上恶谥。

但关键的就是其中未带「孝」字!

两汉至今。

除却高祖皇帝刘邦与光武皇帝刘秀,这两个开国皇帝之外。

所有皇帝都带有「孝」字。

而刘祜未带此字,便说明了问题。

对此,群臣的解释为:「刘祜承继君位,当为孝和皇帝、和熹皇后之子。」

「而顾熙受两人托孤,但刘祜却怀疑起了顾熙。」

此为不孝之举。

另外刘祜临终之前种种行为,动摇大汉社稷。

亦是重大失德。

所以不可带孝字。

对此,顾熙并未做过多评判,而是将这个机会交给了刘保。

刘保的聪明在这种情况下便显现了出来。

尤其是在经过顾熙教导之后,他虽然年龄还小,但却显然有了一定的执政能力。

眼看着群臣都认可这个谥号。

他直接答应了此事。

不过却又当众说出了「既为人子,必承父过,朕此生定会如昔年孝文、孝明皇帝时那般治世,以赎先帝之罪。」

既安抚了群臣,亦留下了「孝」名。

群臣对于刘保能说出这种话,十分的震惊。

这是明君之象啊!

随着国丧结束,刘保又是举行了一场正式的登基大典,并宣布改元「永建」后,一切彻底尘埃落定。

至于刘懿这个小孩子。

则是根本无人在意。

整个大汉竟又隐隐有了昔年邓绥在世时的那般气象。

年幼的天子坐镇龙椅。

顾熙治世。

不过却也有不同。

经过此次事变之后,顾熙是真的有些变了。

以往的他从来都不会持剑上殿,朝会之时也会居于臣子位置内。

然而如今却完全不同。

每每朝会,顾熙皆是始终持剑站在刘保身侧,护幼年天子以威慑百官。

当然,群臣们亦是能感觉出顾熙的变化。

任何问题。

他都会让刘保来考虑一下,他为辅助。

完全不像是当初刘祜时那般,他一人将朝政完全包揽了下来。

所有人都看出了顾熙的意图。

就如同昔年的顾康一般,他似乎亦是有了隐退之意。

对此,群臣思绪皆是万般复杂。

顾熙摄政多年。

朝中群臣来来回回。

如今还剩下的这些人早就已经习惯了在顾熙麾下做事,并且都对顾熙十分敬佩。

但试问天下英雄,又有谁会不老呢?

随着日子一天天不断过去。

眼看着刘保愈发的熟悉政事,而顾熙则是愈发沉默。

所有人都隐隐的感觉了出来。

一个璀璨又精彩的时代.似乎即将便要彻底翻页了。.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