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其中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虽然顾琛已经推迟了官员选拔,但这其中的差距也不是这些普通百姓短时间能够追上的。
大汉现在虽然还没有具体的状元、探花等划分。
但根据考核的不同。
官员分配的位置亦是有着不同。
若是才能不足被划分到了重要的位置上,那所能够带来的影响可就不只一点了。
刘禅听得极为专注,待诸葛亮言罢,他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慌乱,连忙摇头道:「朕绝无此意。」
话至此处,刘禅语气一顿,深深叹了口气,目光直直地望向诸葛亮,「丞相,朕一心只为尚父能展欢颜。」
「尚父年事渐高,又常年征战在外,朕忧心……」
刘禅并未将后半句话说完。
但其中之意,已不言而喻。
听闻刘禅这番肺腑之言,诸葛亮神色变得复杂起来。
他望着眼前满脸悲戚的刘禅,长叹一声,再次向刘禅躬身一拜,感慨道:「陛下仁孝之心,日月可鉴。」
「然若要使顾公安心,陛下唯有守护好社稷,让百姓安居乐业。」
「也唯有如此,方能让顾公彻底宽心。」
闻言,刘禅顿时愣住了。
片刻之后,他认真的点了点头,随后便撕碎了那已经盖上了玉玺的答卷。
诸葛亮再次朝着刘禅行礼,旋即才转身离去。
他联合一众官员认真批阅了此次的答卷。
随后更是安顿好一切后,听从顾琛的诏令赶来了扬州。
夜。
星芒璀璨,夜色幽邃。
顾琛一边看着那一份份的答卷,一边听着诸葛亮讲述朝中情况。
以诸葛亮的性格,他自不会隐瞒刘禅的所作所为。
听闻此事,顾琛微微一愣,手中正在批阅的答卷不觉滑落。
他微微擡首,面上神色复杂,喟然长叹道:
「陛下果真是仁孝之君啊。
诸葛亮深以为然,缓缓点了点头,目光紧紧盯着顾琛,神色凝重,稍作沉吟后,终是开口问道:「顾公,如今可有归京之意?」
「归京?」顾琛轻声重复,语气中带着一丝怔忪。
转瞬之间,他脸上浮现出一抹难得的笑意,轻轻摇头,神色洒脱,语气漫不经心却又透着决然:「我怕是回不去了。」
「嗯?」刹那间,诸葛亮浑身一震,脸上满是惊愕。
顾琛神色平静,目光坦然,笑意愈发温和,仿若在谈论一件再平常不过之事:「若我所料不差,旬月之内,我便要与世长辞了。」
此言一出,仿若平地惊雷。
诸葛亮整个人僵在原地,眼中满是诧异与难以置信。
顾琛静静地凝视着他,笑意更甚,语气笃定:「自我举事以来,这般预感,从未有过差错。」
「而这一次.」
「这种预感则更加强烈。」
「这也是我将你召来的原因。」
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顾琛实在是过于清楚,他能有这种判断也不足为奇。
诸葛亮的表情愈发复杂,内心狂跳不止,难以说出一句话来。
顾琛的表情仍是那般随意,看着诸葛亮淡淡的说道:「孔明。」
「待我死后。」
「我会废掉十方征渡使之位,并诏令我大汉日后且不可再立此位。」
「陛下虽仁慈,但于治国之上亦有不足。」
「我已制定一封官员名单,届时会送往洛阳,会上奏陛下,将朝中大事全都交给你。」
「扑通」一声。
诸葛亮直接便朝着顾琛跪了下来,整个人的眼眶也是渐渐红了起来。
以他的智慧,直至现在又怎幺可能看不出来顾琛此次见他就是已经报有了托孤的意味?
「你是我兄长的弟子。」
「于我而言——亦是晚辈。」
「朝中大臣包括陛下,都觉着我身上担子太重,过得太苦。」
「但于我而言。」
「我顾氏同代兄弟之中最苦之人唯有兄长。」
「兄长的凌云之志葬在了我顾氏的传续之中。」
「也唯有你.」
「才可继承兄长之志。」
「让兄长的威名,流传于青史之中。」
诸葛亮的眼神愈发红润。
他又岂能不明白顾泽为了顾氏到底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呢?
甚至为了家族,他连死后的谥号都不敢要。
这可是巨大的牺牲。
若无意外,顾泽的名字终会被历史所掩埋,哪怕有着些许记载也定不会产生什幺波澜。
诸葛亮认真的点头。
「陛下仁孝,若闻我死讯,定会施恩于顾氏。」
「然天下实事在人。」
「我顾氏子弟却有出众之人,但尚且经验不足,不足以支撑起大汉天下。」
「告知陛下,无需拔苗助长。」
「顾氏子弟皆有自己的道路。」
顾琛仍在仔细的说着,他早已将顾氏子弟安顿周全。
而随后他又点评了当前朝中众臣,包括他留守在四方的将军。
依照他们的能力性格加之自己的判断。
为诸葛亮说着自己的安排。
诸葛亮听得十分用心,顾琛所说出的话天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