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但只可惜的是顾煜已经扛不住了。

他的这一生,生不逢时,大半的时间都耗费在了为顾氏寻找未来之路上。

相比于其他才能不凡的顾氏子弟,他对整个天下造成的影响并不是那幺直接,但对于整个家族的贡献确实难以想像。

他将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后人之上。

其实到了现在,顾易甚至都觉着李世民同样也是顾煜所托付的人之一。

如若不然——

以顾煜的性格他是绝对不会在巨鹿,以及后来前来长安之后,和李世民说那幺多的话的。

李世民现在所做的,何尝又不是顾煜所设想的呢?

生不逢时,是顾煜此生最大的悲哀。

但能在晚年遇到李世民这样的帝王,以及那一个个能承继他心愿的后人,同样也是顾煜的幸运。

至少,还有人能帮他做完一切。

对于顾煜身体的状况,李世民同样也十分的在乎。

可这又能如何?

顾煜身体不断虚弱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病痛,只是因为他的年龄大了,就连顾易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人皆有力竭之时,顾煜此生为家族默默付出的一切早已耗尽了他太多的心血。

李世民在得知这一切之后,沉默了良久。

而自此之后——

他更加的珍惜时间了。

就在十月;

李世民决议设御史台监督百官,其中又分设台院、殿院、察院,同时派监察御史巡查地方,彻底敲响了对对于大唐吏治的整合。

此事之重,远超以往。

对于朝中的百官们而言,李世民的这个举动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威胁到了他们应有的利益。

而反对的浪潮同样也是远非以往可比。

甚至到了最后。

此事都已经闹到了李渊那里去,希望李渊能劝住李世民。

但李世民的态度却仍是丝毫不变。

于朝中面对百官时,当众扬言,声音铿锵:「吏治不清,百姓不宁!」

「朕就是要看着吏治肃清如镜,州县无尘!」

他将此事交给了顾氏子弟。

不仅仅是因为信任,同样也是知道这是顾氏最为擅长之事。

自昔年的顾康之时而起。

顾氏历代掌权之人对于吏治的在乎便远超旁人,尤其是在顾熙之后更是形成了一个惯例。

除此之外,他更是正式废除掉了武德年间针对商人的「五均六管」政策,刺激民间贸易,并令人铸造「开元通宝」,决议渐渐取缔旧钱。

正式掀起了贞观年间的改革。

——四方惊动。

李世民相继派出官员,督促四方政策的实行,包括均田包括赋税等一切细节都在他的考察之内。

四方百姓皆感天恩。

虽然朝廷内的政策不断,但这些只是针对四方官员。

对于那些最底层的百姓。

他们只是能够感觉到朝廷想要休养生息的决心。

天下百姓确实太苦了。

明明现在他们还不能完全体会到整顿吏治所带来的改变,但光凭着那些减少的赋税,便足以让他们对朝廷感恩戴德。

可万事又哪会有这幺顺利?

就在贞观元年,天灾再次降临关中。

其实这一次的天灾远远称不上严重,但正是因为当前的天下百姓实在过于疲敝。

哪怕这次的天灾并不算严重,但还是引起了整个关中的大饥。

这对于新政的实施绝对算是一件重大打击。

尤其是李世民一向保持的听劝性格,更是让那些一直有些反对李世民这些政策的大臣抓住了机会。

太极殿。

「陛下,武德年间天下从无大灾,如今新政刚施,天灾再临,绝非祥诏,老臣叩请陛下念及天下百姓,复武德之政。」

「天下疲敝,如今大灾再临,陛下既想兴天下,当复武德之政!」

「.」

伴随着一个个官员相继走出,声声喊声响彻大殿,他们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是那样的真挚,就像是当真为了天下人所着想一般。

这些人,几乎都是武德一朝的老人。

李世民并未对他们直接动手,只是架空了他们的实权。

这同样也是李世民心中对于他们的仁慈了。

毕竟李渊现在还在世。

这些人都算得上是李渊的老兄弟。

气氛无比沉默。

看着眼前的那些人,李世民的眼神愈发的冰冷,不过他却也并未直接动怒,而是看向了一旁的裴寂,淡然说道:「大司空何不开言啊?」

他又岂能看不出来这些人都是以裴寂为主?

又岂会让正主置身事外。

「陛下。」裴寂深深的吸了口气,朝着李世民拱了拱手,犹豫了一下道:「新政之事老臣不敢多言,但老臣知陛下兴九州之志。」

「如今新政刚施,大灾降临。」

「或为天意使然.老臣还请陛下考虑群臣之谏。」

他并未说的太过直接,但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就是裴寂的聪明之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