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在此之外还需要加强货币的流通。
顾兹只是说了个基础,但随着群臣相继明白了这一条条制度之中的深意,整个太极殿瞬间便沸腾了起来。
——当前的大唐朝堂配置可不低,甚至完全可以称之为大唐的巅峰。
当有了基础的制度雏形之后。
这群臣便足以迅速的制定出一系列的章程来。
李世民听的十分认真,在脑海之中不断思索着群臣们给出的建议。
其实说白了。
这一项制度就是在九州强盛的时候,通过武力与利益进行捆绑,然后利用九州文化的兼容特性来改变一个地方的文化。
看似简单,实则极难。
这需要一个过程。
在此期间大唐必须要保证好始终的强势,不能如炎汉时期一般快速的衰落,不然一切都会功亏一篑。
群臣对此的态度十分的不同意。
房玄龄、魏征等人皆是想让李世民徐徐图之。
谁能看不出来。
这一系列的制度定会引起西域诸国的抗拒,哪怕就算有着顾氏在西域,也定会生出极多的乱象。
没有人想要打仗。
这或许同样也是九州文化的另一个特点。
虽然这些年的大战看似没有影响到大唐的蒸蒸日上,但群臣们又岂能不想若是没有这一系列得大战的话,九州现在会不会变的更强?
这种想法根本就无法遏制,完全就是人之常情。
任何事都有着两面性。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李世民一直都未曾开口,但脑海之中的思绪却是始终未曾断过。
他自是知道此事的艰难。
李世民并不担心自己,只是担心来日大唐的后世之君。
这种事就不可能是一朝能够做完的。
思绪之间,他又不由得便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李承干。
脑海之中瞬间便闪过了要盯住他的学习情况与品行等等,就这样又沉默了片刻之后,他这才摆了摆手,让群臣安静了下来。
「此事无需在意。」
李世民沉声开口。
闻言,房玄龄等人不由得便轻轻叹了口气,但却终究是未曾开口多说什幺。
「朕知道诸位爱卿在担忧什幺。」李世民看了房玄龄等人几眼,并未因为他们的举动而生气,反倒是缓缓起身说道:「此事之艰,远非一朝可成。」
「朕自是知晓。」
「诸位爱卿谏朕徐徐图之,待我大唐国力达到巅峰之时四方自会降服。」
「可诸位难不成是忘了昔年昭烈侯一名慑四方,就算那时四方之人可曾彻底降服?」
「朕如今正值壮年,朕之大唐亦是蒸蒸日上。」
「有些事——」
「朕不做的话,后世又有谁人能做?」
「至于后世之君.」
他的语气微微一顿,整个人的眼神也是愈发的坚定:「就算没有朕之胆魄,但既有天下才人辅佐,又有何惧之?」
大事,彻底敲定。
当李世民说出了这一番话之后,整个大唐朝堂便会朝着这个目标所前进。
哪怕房玄龄魏征这些个不支持如此激进的大臣也会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