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数并不算多,但却也完全适应了近海的汹涌。
并且李世民还抽调了水军。
将其总编为一路,由张亮童统帅,自东莱渡海袭击卑沙城。
其战略目标便是前后夹击。
最后可与陆军,会师在平壤城下。
这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举动。
虽然这些年来四方的使者越来越多,再加上李世民开始建造起了大船,让群臣对于大海都不再是以往那般的畏惧,反倒是有些隐隐的期待。
但此举仍是让所有人感觉到恐惧。
没办法,这就是时代的限制了。
虽然同样是近海航行,但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同样也有很多,但凡出现了任何意外这些人马就根本没有半点活命的机会。
但李世民这也并不是失去了理智。
首先而言。
自东莱渡海直接登陆的航线已经十分清晰,如今的东莱百姓之中都能趁着风浪稍逊之际前往。
往返还不到二百里。
其二,便是自昔年决议建造大船之时,他便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改良战船,并加以测试。
只要能够抓住时机,其中的风险也并不会太大。
李世民是个胆量极大之人。
从海路行至辽东半岛能给整个大唐节省出无数的钱粮,并且从战术角度上而言,这也是彻底扫清辽东最好的战术。
他这种敢于在虎牢关前率领那幺点人马守城之人,又岂会犹豫?
顾易同样也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中对于这一仗同样也很期待。
在原本历史之中,虽然李世民打赢了这一仗,但亦是未能尽的了全功,最后彻底灭了高句丽还是唐高宗李治时期。
其中的各种因素有很多。
李世民在当时同样也是动用了水军的,只不过其中差别是水军畏惧大海,各种史册之中都清晰的记载着登船之时,将士们会感到畏惧。
虽然最后登陆成功,但也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唐军的战斗力。
再加上粮草补给线实在太长,以及冬季将至。
最后才不得不退兵。
但如今则不同了,大唐的航海业已经开始有了萌芽,这要远远超出原本的历史。
这能让大唐的补给线拉近许多。
届时不仅仅可以影响到战局,还可以告诉天下人海上贸易的可行性!
这绝对是一个关键的节点!
整个朝堂,四方运动。
顾氏子弟们同样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在如今的天下,对于航海业最为向往的家族绝对是顾氏,每一个顾氏子弟对于这一仗都跃跃欲试。
第十九代子弟已经陆续出世了。
这一次的大战,对于他们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个机会。
当然,自是不可能所有人都去冒险。
哪怕就是要参战也是跟随中军,最后唯有顾靖选择随海军出征。
其实按理而言不应该是他。
他可是顾泉的嫡长子。
不仅仅是顾氏族内的长辈不愿答应,就连李世民也不愿意让顾靖前去冒险。
他早已看出了顾靖的才能。
这是他想要留给大唐后世之君的。
但顾靖的态度却是十分的坚决,亲自去见了李世民,向他说出了昔年他与顾泉配合之事。
他不想丢顾泉的脸。
哪怕是真正要承继顾氏,于大唐庙堂之上,他也想自己立下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