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真的想要给予李承干补偿,尤其是在感情上,想要偿还他这些年来中所犯下的错误。
但李承干却似完全放开了,连演戏都不愿意再演下去。
他对李世民确实没有什幺感情。
自记事起,李世民便在外出征,随后归朝之后,更是让李承干日日感到不安,是长孙皇后一直都在陪伴着他。
再到后来成为太子。
李世民便开始对他进行起了魔鬼教育。
这又能有什幺感情?
在原本历史的记载之中,李承干当太子的时候便很少去拜见李世民。
就更不要说如今了。
直至临行前夕,他才去见了李世民最后一面。
父子相对,气氛依旧凝涩。
李世民似知李承干心绪翻涌,未再多言,只深深凝视着他:「他日功成,若我已不在.」
「亦可于祭祀之时,告知我。」
他甚至未用「朕」字。
李承干闻言,眼神骤然一颤。
凝望着眼前帝王满头的霜鬓,他第一次觉得,两人之间那遥不可及的距离,仿佛消融了。
喉结微动,他终是郑重颔首,旋即伏地,向李世民行了一个至重的大礼:
「儿告退。」
「万望父皇……善自珍摄!」
说罢。
李承干缓缓起身而去,动作仍是往日的那般。
但李世民的心中却再也没有了刺。
凝望着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他眼眶愈红,佝偻的肩背微微颤动,一滴浊泪终是滚落。.
作为顾氏筹备多年,李世民亲自为大唐确定的未来之路。
此次的拓海号入海自是举国瞩目。
甚至就连顾靖都放下了手中的一切,开始关注起来了这件事,但又奈何他此时已经不再是自由身。
自是也不可能抛下一切,亲自前往去细细探究。
番禺。
如今的番禺早已与昔年有了惊天的改变。
顾易昔年所制定的迁徙之举,为番禺打下了足够的基础,虽未能将整个岭南之地全部汉化完成。
但自番禺为始,周围数百里之地的百姓也早已成了汉人。
无论他们之前的风俗有多幺独特,居住在何地。
这就是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
极强的融合性,赋予了这片土地太多太多的可能。
这种速度其实已经算是慢了。
没办法。
自当初顾烨薨世之后,炎汉急速衰弱,随之而来的就是天下大乱,能够有此效果便已然算是不错了。
只要等到航海之事彻底走通。
在巨大的利益之下,此地定会迅速融入九州。
这是一定的!
顾氏打下的基础已经足够了,现在的番禺真正需要的就是这一段时间的稳定时期。
一个个力夫于码头前搬运着货物。
此事涉及之大。
无论是汉民也好亦或是其他族群的百姓们也罢,无数人围绕在码头前,注视着注定会载入史册的一幕。
顾氏于此地的一脉之主名为顾离。
虽是距离九州偏远,但其中关系仍是未断。
他保持着顾氏子弟的优良传统。
令人于码头前作画。
将整个拓海号,以及那各族百姓都画到了其中,送去朝廷与巨鹿。
这已经成为了每一个顾氏子弟都有的习惯。
贞观二十一年,七月。
骄阳似火,熔金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