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而逝。
或许是因为顾靖回京的速度太快,大唐的发展丝毫没有受到半点的影响,并且随着外商的引入。
整个番禺也再次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发展。
尤其是港口。
发展速度甚至都已经超出了顾易的判断,并且影响也不仅仅是这些。
当所有人都认识到海上贸易所能带来的利益之后。
那哪怕朝廷不再去发展,民间也会自然而然的继续去沿着朝廷已经走出的方向继续发展。
明州、东莱等临近大海之地,已经有商贾开始自发的组织起了修建港口之事。
无论是从各个方面来看,整个大唐都再次呈现出了一股欣欣向荣之势。
这一系列从昔年炎汉之时被顾烨制定。
再到从贞观之初就确定方向的旅程,终在时光流转间,绽出灼灼繁花,结下累累硕果。
这种变化甚至都让顾易心中生出了一股难以言明的滋味。
就是这一代代人的努力。
才终是让这苦足足跨越了如此时间的计划得以施展,他又怎幺可能不感慨呢?
虽然以现代的目光来看,这一切都不值得一提。
但只要将目光放在长久的发展之上。
这一切能够为九州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想像的,能够发展才成如今这般,其实便已经极为的难得了!
对于这些港口,朝廷自是不会放弃监管。
顾易当初在操控顾烨之时其实便已经想到了海上茂业大规模发展之后可能带来的弊端,并且留下了不少资料。
顾靖自是对这一切深以为然。
他一直都在对着一切进行着监管,就是通过御史台来控制着一切,保证着整个大唐的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吐蕃内部再次生出了动乱。
顾靖的震慑计划虽然没有完全实行成功,但吐蕃内部的矛盾与分裂在他送去了顾氏旌旗之后,终是彻底被点燃了。
这也是必然的。
吐蕃本就是部落制联盟,各个联盟之间的关系本就十分复杂。
在面对大唐面对顾氏这种庞然大物之时。
各部落之间的想法自然是也有着不同。
再加上对外扩张的压力始终都盘旋在整个吐蕃之上,就在这意见分歧之间,来自内部的矛盾便率先爆发了。
历史之中所发生的大败完全没有发生,这甚至都超出了顾易的判断。
但随之而来的同样还有着担忧。
原本历史之中的多次大战完全避开了,包括武则天至今仍是没有半点上位的契机,甚至顾易都觉着她已经完全没有机会上位了。
包括各项制度的发展速度。
这一切如今都已经有了这幺大的改变,那顾氏到底是要承担多大的压力?
虽然这一切如今尚且未曾表现出来。
但顾易能够感觉的出来,这种压力可能丝毫不会弱于昔年顾琛那时所带来的影响,这是他必须要关注的。
时间飞逝。
在这一桩桩大事的推动下,大唐国力亦如旭日东升,日益强盛。
这,正是华夏民族的非凡之处。
一旦边疆靖绥,百业勃兴,这片土地深植的禀赋便会粲然绽放。
农业仍旧是其核心所在,但在农业之外,华夏民族的创造力同样也是极为惊人,并且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虽然海上茂业之势仍是在初步阶段未曾完全打开。
但这对于九州各方面的刺激却也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