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对于封常清高仙芝这种有着经验的将领而言,并不是什幺难事。
他需要关注的仍是那些叛军将领。
这些人才是其中关键!
是夜。
皎洁的月光悬于漆黑的天幕之上,映出繁星点点。
一声声痛苦的哀鸣之音仍是不时间在各处响起,数十万人之间的战争可不是说说就能迅速解决后事的。
哪怕无需特别细心,也注定要花费一些时日。
此时的潼关大营之内。
顾轩坐在主位之上,看着跪在面前的这一众叛军将领,脸上无喜无悲。
为首之人,正是史思明。
他此刻双眼通红,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不断在哭诉着自己的悔过之意,言是被安禄山骗了之类的芸芸。
但顾易又岂能听得进去这些话?
他记得很清楚,在原本历史之中,史思明此人先是跟着安禄山造反,随后又因局势归顺大唐,但暗中实则仍旧藏着反心,暗暗聚集势力。
最后在各种因素之下甚至还当了皇帝。
而且此人亦是极为的残暴。
每每攻下一地,都会大行劫掠之事,以此来保证麾下将士们的战斗力。
说白了——
史思明此人与安禄山相同,亦是对权力有着相对的渴望,同时此人还并没有什幺忠心可言。
包括如今的他都同样也是如此。
其残暴本性早已不是秘密。
他与安禄山一路烧杀劫掠,恶行昭彰,天下皆知。
至于那所谓的「忠心」?
看他亲手斩杀旧主安禄山,奉上那颗血淋淋的头颅作为投名状,便是铁证!
但虽饶是如此,但在当前的这种情况之下,若是理智处理的话,还是最好应当留下此人。
毕竟史思明可是带领着叛军将领投降的。
甚至本人还亲自斩杀了安禄山。
留他一命的话,会让许多叛军将领都安下心来。
而且最关键的是以顾氏当今在整个九州的影响力,只要顾易注意一些,史思明就不会有半点的机会可言。
若是以大局为重,这是最好的安排。
包括封常清高仙芝等将同样也是这幺劝说顾轩的,哪怕他们皆是对这些人没什幺好感,但也不得不劝顾轩以大局为主。
可在顾轩心中——何又为「大局」?
是这大唐的天下?
还是整个九州?
光凭着眼前的这几个判将便能代表大局了?
顾氏走到了今日,足足数百年来二十余代人的努力,若是还要与旁人一般,面对不同局势时还要考虑大局,那顾氏是不是就太差了一些?
如今的乱局已与原本历史完全不同。
放过这些人——
或许会给平叛带来一定的好处,但这些好处又岂能与顾氏的数百年声望相比呢?
这些人所造成的杀孽太大了。
而顾氏亦是此次平叛之首,若是放过了他们,顾氏的声望又会受到何种影响?
别忘了,甚至就连河北之地的不少地方都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这可是顾氏的根本之地!
当然,顾易也不可能去将每一桩罪孽都清算个明明白白。
但这幺多的罪孽只背负在安禄山一人身上,显然还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