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当然,两人倒也不至于就此而停下脚步。

大争之世在前,

凡事若欲为之,必先筑基于国力之强,内修政理如此,外拓疆土亦然。

无论是赵匡胤也好,亦或是顾瑾也罢。

两人的核心战略都是先南后北。

如今的初步架构已然要达成,剩下的对于如今有着滔天声望的大宋而言,已然是无需再动兵了!

有时,声势本身,便是最利的兵器。

在顾瑾谏言之下,赵匡胤宣布改元「开宝」,并昭告天下,宣示一统南方之志。

——消息传开,各方震动!

而事情的发展也并未出乎顾瑾的预料。

就在开宝元年六月。

吴越君主遣送太子入汴,自请废国归降。

自此,大宋尽收南方之地,与北方之北汉、辽国,形成南北对峙之局。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作为一个全才。

顾瑾可不仅仅是在操练着大宋的兵马,同样也在与赵匡胤配合着重新整合宋地种种制度。

这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事。

赵匡胤所定下的制度确实是太过于基础了一些。

如今的大宋已经不能说是小国了。

虽然还没能做到大一统,但毕竟是已经统一了整个南方,无论如何都需要让整体的制度更加完善起来。

也好在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同样也是一个杀伐果决之人。

两人配合起来。

根本就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住他们。

顾瑾对于大宋的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更改,其主要关键仍是以商利农的法子。

江南以及两广的海贸便利,给予了支撑这一切的根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顾瑾进一步放宽了海贸政策。

无论是江南还是两广,都是海贸的关键区域。

对于当前的大宋而言,若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国力,这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当然,顾瑾很清楚这一政策背后所隐藏的风险。

若依顾氏子弟一贯的风格,他断不会采取这样的举措——毕竟顾氏一族的眼光,向来比常人更为长远。

但如今形势已然不同。

列国纷纷推行改革,尤其是北方强敌辽国,在法家基础上融汇新时代思潮,构建出一套全新的体系。

他们借鉴商鞅之「法」,强调律令严明、赏罚有据;吸收申不害之「术」,注重驭臣督政、考核绩效;融汇慎到之「势」,强化君主权威、巩固中央集权。

三派合一,并以耕战为立国之本,在辽国全境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甚至就连顾易都注意到了此事。

辽国疆域辽阔,远超大宋。

更关键的是——

当今九州不同于原先的历史轨迹。

虽然外族仍保留畜牧传统,但在九州文化持续扩展的背景下,各地耕地面积早已发生变化。

正因如此,这种源自中原、却深化于北地的耕战体制,尤其适合辽国。

整个辽地就像是和大宋达成了两个极端。

商与农——

各自以为重心。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