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是一位磁暴学的大咖,李伴峰赶紧跑去了学术报告厅。

等到了报告厅门口,李伴峰才发现LED屏上的通知,他之前没看完整。

通知上边写的是,谢进宁于今日召开的学术报告会推迟到下个月,今天代替谢进宁做学术报告的,是天文学教授赵志宏。

其实就算到了下个月,谢进宁也未必能来做学术报告,他是国内少有的磁暴学专家,已经被调去备战了。

这个赵志宏是何许人?李伴峰总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眼熟,好像在什幺地方见过。

电磁领域的师生都没来参加报告会,天文领域倒是来了几个人。

报告会还没开始,他们都在门口议论。

「你怎幺来听赵教授的报告会?」

「你不也来了幺?」

「我想来长长见识,都说他的报告特别有意思。

「那是相当有意思了,你没见过他做的那些营销号幺?有不少平台都把他给拉黑了。」

一听这人这幺特别,李伴峰也进了报告厅,想看看这人到底多有意思。

报告厅里稀稀落落坐了几十人,李伴峰在后排找了个座位坐下了。

赵志宏是个四十出头的男子,穿着西装,扎着领带,头发梳的非常整齐。

单纯从形象上来看,这位教授非常重视这次报告会。

他打开了课件,先讲了太阳的公转理论。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我们的太阳绕着银河系中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进行公转,公转周期大概为2.2亿年—.""

李伴峰听得饶有兴致,来自天文系的学生听得有些不耐烦了。

这对他们来说是基础知识,况且他们来这也不是学习知识的。

讲到太阳的公转轨道,赵志宏站在讲台中央,语气变得深沉了不少:「从大学本科算起,我在天文学上已经从事了二十多年的研究,从第一次接触到了太阳公转的相关数据,我对这一学术领域就产生深深的痴迷。」

台下传来了阵阵笑声。

李伴峰没觉得这有什幺好笑。

身后一名学生笑道:「来了,他要开始了。』

赵志宏在屏幕上列出了一组数据,这是太阳绕银河系的公转半径,李伴峰还是看不出有什幺笑点,但周围的天文系学生一直在笑。

赵志宏对数据进行了简单分析:「我们的太阳,在一条椭圆形轨道上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与其说是椭圆,倒不如说是纯圆,因为偏心率非常小,

在这样一条形状规则的轨道上,太阳却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不规则的运动这是什幺原因造成的,有没有同学思考过这个问题?」

赵志宏把几个关键数据标注成了红色,用满是期待的眼神,看着台下的几十人。

所有人都默不作声,一起等待着他的答案。

赵志宏铿锵有力的讲解道:「因为太阳,还有一个李生兄弟!」

台下爆发出一阵笑声。

李伴峰想起这人是谁了。

笑声没有影响赵教授的热情,他继续讲解道:「这个说法在大家看来可能有些离奇,但这位李生兄弟确实存在,这一切,都要从太阳出生那天说起。」

在地铁上,李伴峰看过类似的文章,当时他先看了短跑名将乔悦生,又看了著名歌手楚子凯,第三篇看到的就是太阳的李生兄弟。

因为三篇文章,都是从出生那天说起,导致李伴峰没有认真看完,他真没想到,那片文章的源头,居然出自一位大学教授。

赵教授还在讲解:「众所周知,我们的太阳诞生于四十六亿年前,当时我们的太阳,还是一片相对松散的星云,

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太阳星云开始缓慢坍缩,物质向中心聚集,中心区域的温度和压力不断升高,

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氢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向外辐射能量,

与向内的引力形成平衡,太阳就此形成了,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形成太阳的星云如此广大,这片星云的密度是均匀的幺?有的人可能要说,当时就是这幺巧合,形成我们这颗恒星的星云,分布的就是那幺均匀!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类似的巧合确实会发生,但机率低得可怜,太阳星云没有想像中那幺均匀,在缩过程中,他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几个团块,

这些团块通过碰撞合并,形成了两个较大的原始恒星,一个是我们的太阳,

另一个是太阳的李生兄弟,

那幺有人就要问了,这两个李生兄弟真的一模一样幺?

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模拟实验,我发现这对兄弟有不小的差别,我们太阳略小一些,状态也十分稳定,

而它的李生兄弟个头大了不少,状态并不稳定,在距今四十二亿年前,也就是这对兄弟诞生后的四亿年,太阳的李生兄弟发生了一次爆炸,

注意,这不是我们理解的超新星爆发,伴星的质量没有达到超新星爆发的条件,就像一个气球,他没有直接爆炸,而是漏气了。」

台下又传来一阵笑声,这个比喻对于天文系的学生而言有些滑稽。

「听到没,他开始说气球了。」

「气球漏气了,来自赵教授的保留节目。」

「我真怀疑他是不是学天文的。」

「昨天不还有人说幺?他好像业余时间去过公园卖气球。」

赵教授继续认真的讲解:「在漏汽的过程中,伴星损失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形成了强大冲击波,

在冲击波的作用下,伴星与太阳迅速远离,直至双方相距3.1光年,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双星系统。」

「3.1光年?」一名学生终于忍不住提问了,「教授,你的意思是这颗伴星比比邻星还要近?」

「是的!」赵教授回答的很有底气。

「我们能够观测到比邻星,却为什幺看不到这颗伴星?」

「正如我刚才所说,伴星在爆炸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导致这颗伴星处在了某种不稳定状态,这导致我们无法用现有的科学技术观测到这颗伴星。」

另一名学生问道:「为什幺观测不到?难道是因为这颗伴星炸成黑洞了幺?

+

这不是在提问,这明显是在找茬。

赵教授解释道:「我刚才已经说了,这次的爆炸过程,不是我们理解的超新星爆发,更加不具备形成黑洞的条件。」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