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长正要骂的狠一点,想起郎君的年纪,又收了口,只是露出了一个苦笑。
众人走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是靠近了目的地。
大隋沿袭了前朝的授田制度,这个授田,就是按着天下人口给他们发放耕地,成年的男人授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露田是国家的,不能买卖,只有永业田是自己的,可以继承和出售。
女人则是能能领四十亩的露田。
官员们也有授田,永业田跟爵位相关,像李渊的唐国公,那就是一等一的大贵族,除却爵位,还有官职的授田,李渊在荥阳担任太守,荥阳就会分出一块露田给他,按着官职品级来划分大小。
这个制度,最初是用来恢复生产,遏止兼并,可发展到如今,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弊端,那就是虚空授田....那些国有的露田,消失的很快,不知不觉的就消失了。
而朝廷会时不时查这些露田,突然没了怎幺办呢?那自然是给露田找个去处,就安排在百姓的头上,明明没有领到田,却在名册上领了,而为了补齐更大的缺口,甚至出现了虚空人口,家里都死绝了,户册上却是人丁兴旺,授田几百亩....
耕地和壮丁虽然是虚空的,但是税赋和徭役就不虚空了,得按着户册上的如实来....然后,一个只授了一百六十亩地的有独子的老农可能要承担几百亩地的税赋外加四五个壮丁的徭役.....授田制直接迎来了大崩溃。
不是没有人给圣人劝谏过,当今圣人宅心仁厚,得知授田竟让百姓苦不堪言之后,大发善心的没收了妇人的授田,规定妇人不能再授田了....嗯,授田是虚空授,可没收是真没收啊!
李家如今在城外的这处农庄,就是李渊的授田,也叫职田,这农庄共有两处,一处是李渊自己的授田,还有一处是麾下诸多郡官们的授田,这些也是一并交给太守来负责的。
太守的这处授田,跟外头的那些小农庄完全不同。
有一条专门的道路通向这里,这条路比城外的许多大路都要平坦,都要整齐,远处的农庄外则是树起了栅栏,将整个农庄都包裹起来,众人还没有靠的太近,就遇到了从农庄里出来巡视的武装骑士们。
「三郎君!」
一人大声叫着,翻身跳下马来,笑呵呵的走到了李玄霸的身边。
「你终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