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较为经典的融合了美式元素的本地食物,哥谭底层外地菜的两大天王依旧是印度菜和中国菜。
法餐对于食材的要求太高,东区这帮穷人能弄到的最好的食材也就是高级餐厅淘汰下来的边角料,完整度和新鲜度都有待商榷,哥谭的法裔比较少,法系菜的传承不够完整,能供得上高级餐厅都不错了。
义大利菜倒是保留了披萨和意面,但是可惜绝大多数能做正宗意餐的厨子都为十二家族服务,民间的这些义大利式食物基本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了。
相反的,美国东海岸一直是华人和印度裔移民的热门首选,倒也没什幺别的理由,主要就是这里经济发达挣钱多。
这个年代几乎没有人会因为追寻什幺自由梦想来到这里,大部分人完全就是来赚汇率差,哥谭乱归乱,黑色产业是真挣钱,所以也是很多亚洲国家移民打工的首选。
外来的移民当然也带来了他们那里的美食,并且丝毫不在乎将哥谭本地的烹饪方法兼收并蓄,所以也创造出很多独特的移民美食。
哥谭一部分华裔来自于曾经的洪门,也就是致公党,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福建,但不管是哪里,都是沿海城市的居民,对于烹调海鲜也有自己独特的技术。
他们为哥谭的贫民窟带来了福音——各式各样的粥点、面条、卤煮、杂菜,摊位会出现在东区的每一条街道上,不分昼夜,不论天气。
天刚亮时,站在较高的楼层上俯瞰,东区一堆低矮杂乱的平房当中冒出的每一道腾腾的热气,是哥谭人熬过昨天的胜利图腾,带着浓重口音但十分响亮的吆喝,是依旧悍不畏死地度过今天的冲锋号。
华人带来的美食能够如此普及,也与他们的餐馆的营业性质有关,太阳没来我先来,月亮不走我不走,罪犯杀人我接单,黑帮火并我送餐。
夜以继日,星夜兼程,他们奔波在哥谭的每一处名场面里,化工厂爆炸的时候,送餐的摩托从火光之中疾驰而过,大船沉没的时候,码头的摊主刚把锅碗瓢盆摞到一起,把毛巾搭在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