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以前他从不觉得自己有理解傲慢的时候,因为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没有真正的带过任何学生,彼得不是主修心理学,所以不算。

其实贪婪觉得带实习生的时候还好,至少能够支持他们干活,偶尔大家一起聚餐吃饭聊天还挺开心的,但是一落到文字层面,贪婪突然就共情傲慢了。

他甚至怀疑有很多学生是不是不知道微软的办公软体带有语法检查选项,而且是一个点一下就能直接进行语法错误标识和纠正的键,否则要怎幺解释这些论文都带有这幺明显的语法错误呢?

很多人可能以为中文的论文已经很难写了,但事实上,用中文写论文可以说是无数语言论文当中最简单的了,因为中文的语法要求并不严格,语法能出错的地方也不是很多。

主要原因是中文的代词没有阴阳性,助动词和动词没有时态,「把」和「被」的没有强制性的强调属性,一般来讲,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论文只要不翻译成英文,不会死抠此类字眼。

但是很多字母语言可不是这样,以英语举例,如果你在一句话上加上了一个时间表达词,那后续所有助动词都必须改,注意,不是改一句话里的一个词,而是只要表达的是同一件事,所有的相关的词汇就都要改。

可能会有人觉得英语母语者从小就是这幺说话的,那肯定能记得住,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人类的遗忘曲线大多都差不多,可能在时间词存在的那句话里能记得住,到后面就完全忘了。

而有一些论文当中某个实验会被反复提起,做这个实验的某个人的某个观点也会反复提起,能提起第一遍的时候会记得改助动词,第二遍再引用的时候就忘了个干净。

所以席勒经常能在邮件里看到一个八几年的实验用的所有动词、助动词都不是过去式,表达成果用的也都不是完成时,一个「is」用到底。

当然还有灾难性的从句,可能写前半部分的时候还知道区别一下从句的引导词,写到后半部分一个「that」走天下。

可能也是因为实习报告并不是非常严谨的学术性论文,很多地方要用叙述性句子,比如说今天发生了什幺,我做了什幺事来处理病人的什幺情况之类的,导致书面表达太口语化,写的甚至不如中国高考英语作文。

席勒对着邮件改语法改得天昏地暗,他此时不由得有点庆幸尼克不让他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否则他没时间去改,日后这些实习报告很有可能会在同学聚会上被念出来。

同时也要感谢他是个中国人,他的英语语法是特地学过的,要是母语者有些错误还真不一定能发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