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言下之意便是告诉知县,哪怕策论足够优秀,可陆北顾其他的成绩还是拖后腿了,这样的话就很难通过县试。

而这,也是陆北顾的致命缺陷。

实际上,在大宋科类复杂的科举制度③里,正常士人,只要不到自觉科场前途无望,考的其实大多都是进士科。

而进士科自太平兴国三年开始,考试内容固定为诗、赋、策论、墨义、帖经五项,庆历四年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但随后又改回去不少。

在如今的嘉祐元年,考试内容还是这五项,但策论的优先级被提到了最高,对墨义的考核则更偏向考生的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但无论如何,这五项内容是不能出现只有一项非常强的严重偏科现象的,因为这样综合成绩很难通过县试。

李磐闻言微微颔首,知县虽然兼管县学,拥有对县学学生晋升到州学的考核权。

但大宋对于科举制度的公平性是非常看重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定死了,为的就是防止世家门阀的死灰复燃。

虽然对于出身特别硬能力又不太行的人群,还特意留了「恩荫④」这个口子。

可对于绝大部分参加科举的士子来讲,大宋的科举制度相比于大唐,真的已经公平无数倍了。

在这种制度下,李磐即便惜才,也不能公然把县试综合成绩不行的学生推荐上去。

如果他非要这幺做,那就是自找麻烦,相当于授人以柄。

「现在去把陆北顾唤来。」

这篇策论,有些未尽之意是无法在大庭广众之下探讨的。

而有些其他事情,李磐也打算与陆北顾私下里好好聊一聊。

——————

①墨义,即从经义中提出问题要求考生笔答,考题通常选自《春秋》或《礼记》,题量规定为十道。

②帖经,即将经典原文的前、后句子裁去,只露出中间的某一两句或某一两行,让考生将前、后补齐,考题通常选自《论语》,题量规定为十道。

③宋朝科举制度分为常科和特科,常科包括进士科、诸科、武科,特科包括制科、童子科,其中诸科指的是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明经、明法、明字等专业取士的科目,诸科考试虽难度较低但考中后仕途往往极为艰难。

④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