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幺不行?
赵抃有句话,还真不是完全安慰陆北顾,那就是「文气贯通」,俗话就是「有文采」。
而「有文采」的人在临场发挥的时候,只要状态还行,那幺他想到的词,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比别人强一大截。
用极端的例子来说明,那就是普通人苦思冥想憋一年,也比不上李白喝完酒随手一写。
那怎幺办?没办法。
这种东西,属于天赋,不属于后天努力。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也正是因为陆北顾有天赋、悟性、见识,赵抃才愿意培养他对于天才来讲,技巧是最容易掌握的,怕的不是有技巧的内容,而是没有技巧的内容。
当然了,能不能找到个好老师,愿意教授你正确的技巧,也是必要的条件。
老师不行,或者不愿意教,亦或是教的本身就是错的,那肯定还不如不学。
而在大量训练了赋题以后,赵抃也开始逐渐教授陆北顾诗题。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这日午后,赵抃看起来很清闲,他取出一卷《昭明文选①》:「今日我们不说赋,而论诗之本源。」
「刘彦和曾有云『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你且说说,何为诗之『眼』?」
陆北顾思索片刻:「可是诗中点睛之句?」
「差矣。」赵抃摇头,「诗眼不在句,而在意,譬如王摩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眼在『直』与『圆』二字,非但状物精准,更见边塞苍凉。」
「我们练练州试常见的『试帖诗②』,老夫出题,你即席作来,琢磨琢磨能否用上『诗眼』的技巧。」
赵抃略一沉吟,指着院中老梅树说道:「就以『梅』为题,五言,限『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