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四个韵脚「门、昏、存、恩」全都是同一韵部,完全符合律诗一韵到底的押韵规范。

至于首句「严师砺锷志」倒是没刻意去押韵,因为五律的仄起式首句是不入韵的。

而颔联的「昔我」对「今君」,以及颈联的「寒梅」对「劲骨」更是工整对仗,完全符合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要求。

再加上其中时空、颜色、自然与人的几次相对,以及劝学做结尾的尾联与开头首联的呼应,可以说结构上也根本没有半点可挑剔的地方。

当然,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这首诗里,赵抃对陆北顾表达的认可与寄予的希望!

「学生定当收好,日日挂于案头,以励勤奋!」

听了这话,赵抃舒了口气,说道。

「科举这条路,一步一重山。」

「天下英才,但凡选了这条路,全都是一重重山崖硬挨过来的,每过一重山,便是一处新境界,回首望去,全是坦途。」

「你现在的诗赋,已经可以应付县试了,把老夫送你的手稿好好研读体悟,相信你只要勤加练习,未尝不可能今年一鼓作气通过州试。」

陆北顾连忙问道:「若是通过了州试,学生可否还来成都寻先生?」

「到时候大抵是寻不到老夫了。」

赵抃看着他说道:「等完成了今年的秋粮征收,老夫就将被调任到御史台担任司谏了。」

大宋文官制度就这样,为了防止有人在某地盘踞太久成了地头蛇,几乎所有文官的差遣,都会每隔几年进行调动。

所以,经常能看到有些知州,跟遛狗一样不停地在各州之间来回调任。

见陆北顾有些怅然,赵抃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白鹤当有冲天志,雏凤清于老凤声.少年郎,莫彷徨!以你的天资悟性,相信你是能在这一次次挑战里不断突破的。」

陆北顾用力点了点头。

明日之我,非今日之我。

虽然他现在仍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陆北顾相信,只要他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勤学苦练,莫说是已经有八成把握的县试,就是州试,他也有几分信心。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强大!

见陆北顾信念坚定,赵抃不再多说什幺。

「去吧。」

赵抃挥了挥手:「——老夫希望在明年的东华门外,能听见你的名字。」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