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人比天圣五年(1027年)的王尧臣、韩琦、文彦博、包拯组成的小圈子,登临高位的时间还要早。
康定元年(1040年),在仁宗有意擡举他们制衡吕夷简的情况下,宋庠升参知政事成为宰执,郑戬为枢密副使,叶清臣为三司使,宋祁为天章阁待制,一时之间权势滔天。
可惜那时候宋庠太年轻,被老狐狸吕夷简给当刀使了,因为弹劾范仲淹在西北与李元昊议和一事被贬出了中枢,吕夷简以「朋党」之罪把剩下几人也都轻松收拾。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转过年的庆历元年(1041年),仁宗才不得不开始考虑启用天圣五年那批人来制衡吕夷简,并帮助范仲淹推行新政。
「身处江湖,庙堂上的事情我怎幺知晓。」
陆北顾不太想讨论这个话题,打算随意糊弄过去。
对庙堂上这些势力和大人物们了解的再多,讨论的再多,又有什幺用?改变不了自己还是个州学生的身份,纯粹浪费时间。
不过周明远似乎对此颇为兴致勃勃,他继续说道:「我听说天圣二年的这批进士,和天圣五年的那批进士,矛盾可是挺深的,庆历年间围绕『水洛城案』、『公使钱案』两桩大案进行博弈,直接导致了范仲淹罢相,除了狄青被官家单独保了下来,其他大量西北名将深陷其中.只不过,如今郑戬、叶清臣均已离世,只有『大小宋』的话,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周明远所述,大抵是七分真三分假,属于那种「接近事实的民间传言」,很符合士子们对庙堂之事津津乐道的喜好。
「竟是如此吗?这我倒还真不知道。」
陆北顾给他捧了个哏,打算结束这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