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您看看这份经论。」
一位学官拿着一份卷子过来,声音带着几分惊奇:「泸州来的,这经论写得着实不一般.只是不知道在甲等里该怎幺判评?」
陈元礼接过,目光扫过卷首的糊名处。
——这是规矩,判卷时姓名是封住的,而今年的四州联考因为紧挨着州试,需要快速出排名来确定集训名额,所以未有足够时间进行誊写,只糊了名字。
而经论的题目是他亲自敲定的,意在考察学子对儒家「仁政」核心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
陈元礼带着一丝审慎,开始阅读。
记住我们网
初时,他的眉头习惯性地微蹙,评判着开篇引《易》点「仁」为守位之本是否恰当。
但很快,当「赋敛如饕餮」、「徭役如驱迫」、「法令如爪牙」三个精妙绝伦又触目惊心的比喻跃然纸上,他那双阅卷无数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
随着考生笔锋如刀,将「苛政」那无所逃遁、摧残生机的本质剖析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畏苛政之甚于死」一句,直指人心,令他也不由得心头一震。
「『苛政之为虐也.其害也,无所逃于覆载,无时息于旦夕.三代殒命于虎,犹恋斯土者,非不畏死,畏苛政之甚于死也。』」陈元礼低声念出,忍不住抚掌,「好!此喻切肤之痛,深得夫子本意!这考生对民生疾苦,竟有如此体察?」
他迫不及待地往下看。
当看到「养民」、「教民」、「任贤」、「节用」四条仁政之纲时,更是频频颔首。
这四条提纲挈领,切中肯綮,不仅是对经典的理解,更显露出务实的经世之才,绝非纸上谈兵之辈。
尤其是「节用」一条,联想到如今大宋朝廷冗费、地方摊派日重的现状,更让人觉此论鞭辟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