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可以说,题目分量十足,很能考校士子对国朝大政的洞察力与实务能力。

而接下来的十九道题目也是如此。

每一道皆是紧扣时弊的实务之问,涵盖了吏治、财赋、军政、民生、教化等方方面面。

「生齿日繁,田畴有限,兼并日炽,流民渐生,当以何策安辑?」

「释老之教日盛,耗民财,夺民力,于王化有碍否?当如何处之?

「.」

题目之广博精深,远超寻常解试。

堂内观战的名儒们亦是神色肃然,深知此轮的重要。

杨安国放在膝上的手已紧握成拳,指节微微发白,而胡瑗则微阖双目,似在养神,然其挺拔的坐姿,显露出他并非真的能全然置身事外。

陆北顾轻吸一口气,纷繁的念头瞬间静下来。

宋庠平素所授的时务策技巧,此刻如同百川归海,在他脑中清晰流淌。

他提笔蘸墨,手腕沉稳,下笔极快,思路却异常清晰。

而时务策,终究是与帖经、墨义这些有严格标准答案的科目不同,每个人的主观看法,都是会落为笔下内容的。

譬如同样这幺一道题目,陆北顾就偏向经世致用,而程颢则从「仁政」的角度出发,强调「王道之政,首在厚生」「财者,民之心也;聚敛伤民,即伤天和」,其文风温润醇厚,义理深邃,但在具体裁冗、理财的措施上稍显空泛,落笔速度也略缓于陆北顾。

至于程颐则严肃非常,引经据典,痛陈「聚敛之臣」之害,力主「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费」,「何以兼筹」的核心在于「格君心之非」,认为君主能「崇俭尚德」,则天下风气自正。

但因为前两轮成绩在团队里最差带来的压力,他书写时偶有停顿凝思,速度更慢。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