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结果挺让人意外的。
赵祯原本有些涣散的目光陡然凝聚,身体微微前倾,显露出兴趣:「太学都派了谁?」
「胡瑗门下风头最劲的刘几。」
杨安国语气中的兴奋再也掩饰不住,他不顾礼仪,声音都拔高了几分:「那刘几恃才傲物,目无余子,其文风更是险怪奇崛,堆砌生僻,实非正道!然我国子监虽式微,天幸仍有真才未绝!」
对于杨安国一有机会就逮住太学说坏话,赵祯早就习惯了,也并未制止。
而杨安国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积压多年的闷气一吐而出,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
「比试三场,帖经平手,墨义太学稍胜一筹,然时务策我国子监扳回一城!最后加试史论《仲达论》一题,定鼎乾坤!」
说到此处,他更是眉飞色舞:「那刘几所作,虽辞藻华丽,典故繁复,然立意仍拘泥于忠奸之辨,格局有限,而我广文馆生陆北顾所作.」
杨安国顿了顿,他从袖中郑重地取出一份誊抄得工工整整的文稿,双手高举过顶。
「臣斗胆,将此《仲达论》原稿誊本,呈献官家御览!此文实乃臣生平仅见之奇文!其史识之宏阔,立意之高远,针砭之犀利,直指治国根本,发人深省!非但力压刘几,更胜臣等皓首穷经之辈多矣!官家一观,便知臣绝非虚言!」
这话说的分量很重,显然,杨安国有信心极了,甚至有信心到拿自己来做垫子去擡这篇文章的作者。
侍立一旁的内侍省右班副都知邓宣言则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份还带着墨香的文稿,躬身呈至御案之上。
邓宣言是赵祯最信任的几位宦官之一,去年还是内藏库使、内侍押班,今年刚刚升任内侍省右班副都知,算是禁中仅次于任守忠的大宦官了。
邓宣言恭谨地把文稿放到御案上,赵祯的目光落在上面,他并未立刻拿起,只是静静地看着《仲达论》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