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北顾沉默了片刻。
先不说蜀地貌似文教确实远逊于福建这个客观事实,也先按下章衡和章惇这两个在苏洵眼里「名声不显」的科举怪物不提,就单说林希。
这人的文学水平非常高,文风犀利狠辣。
但林希的为人,却实在是不怎幺样,是一个典型的「文棍」式的小人,靠着一支笔搅弄风云。
嘉祐二年的进士们,普遍登上庙堂中枢,都是神宗朝乃至哲宗朝的事情,而在这之前的岁月里,都是有些交情的。
但在林希这里,都是表面交情。
在历史上,他多年在地方徘徊,从而熬过了熙宁变法,苟到哲宗亲政之后紧抱着宰相章惇的大腿,担任中书舍人为官家起草诏令。
而后,林希写了很多极为刻薄阴狠的诏书,包括贬谪苏轼、苏辙等人的诏令,以及斥责司马光、刘挚等人的诏令,史书记载「词极其丑诋,至以『老奸擅国』之语阴斥宣仁,读者无不愤叹」。
最后,因为章惇迟迟没有给林希兑现成为宰执的承诺,林希还拉着章惇自爆了,两人一同被贬,成为哲宗朝轰动一时的一桩大案。
「林希倒还好说,只是加上章衡和章惇,恐怕三对三,没什幺胜算。」
陆北顾这是实话实说。
章衡这人,纯科举怪物。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论硬实力,章衡跟刘几是一档的,属于那种只要运气不太差,在任意一届科举考试里都能中状元的水平。
而章惇也不白给,章惇虽然名义上是章衡的族叔,但实际上比章衡小了足足十岁,就在这种必然由年龄所带来的经验差距下,章惇的水平,也仅仅差了章衡半筹。
历史上,章惇耻于章衡之下,弃而不受,并且在嘉祐四年跟改名「刘辉」的刘几一起再次参加科举考试,改名的刘几中了状元,而章惇位列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