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医学,西河亭的人轰动了,许多太行首领连夜进了山,把藏在山里的少年和女孩都带了出来。
顺便也将更多的山民迁到了西河亭附近居住。
来此坐馆的医者其实不多,大多也只是些名气不大的行医。
但无所谓,至少西河亭医学的名头很快就会打出去。
在一个冬天之后,西河亭响起了读书声,为这无人管束之地补上了最后一块太平之音。
那些刚来西河亭医馆的医者,对很多情况都不太习惯。
比如各种各样的卫生要求,以及先授课后坐馆的实习要求。
先授课,自然是为了让秀娘判断此人的水平。
而卫生要求,自然是刘备提出来的。
医馆平时消耗最大的物资并不是药材,而是木柴一一用来烧开水以及蒸煮纱布消毒。
好在刘备有钱·这也算是给了西河亭的人一个衍生产业。
木柴和药材都能卖入医馆,虽说收购价格不高,但西河亭的人是在帮医馆里那些当学徒的自家孩子干活,也没那幺计较价格。
秀娘自身医术算不得顶尖,她最擅长的是配药,比如金创药。
但她有旁人难以比拟的热忱与接受能力。
只要是有用的东西,她都会吸收并整理成案,做事严谨无比。
有大志向的人通常都有大毅力,一旦有了好的土壤,便不需要在多加约束,只需要掌握住大方向就行。
有关羽给秀娘当保安,刘备也不用在医馆上花太多时间,把各种条例列给秀娘就当了甩手掌柜。
而且,刘备还给了个看起来必定会亏本的经营方式为大汉军队治疗,一律不收诊金,只收药费。